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冷链物流 助推“黔货”更好“出山”

时间:2018-02-26 08:40:00 来源:

今年初,为探寻贵州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问题,记者实地走访了贵阳市花溪、扎佐、云关,黔西南州兴义、贞丰、安龙,遵义市播州、湄潭、绥阳等地,深入采访政府相关部门,冷链物流企业及农业企业,调研我省冷链物流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建设情况、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意义等。

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项目占地9400亩,总投资152亿元,是目前贵州最大一体化运作的现代物流基地。

随着贵州农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全省各地优质农产品正呈“泉涌”之势,“绿色贵州”的大量优质农特产品,对储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其中的“冷链体系”更是关键所在。

“冷链体系”对贵州农业产业意义何在?我省冷链体系建设何时完善?这个体系如何联结地方农业企业?如何带动和支撑地方产业发展?……这些都是我省农业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贞丰县的优质李子“四月李”刚上市时可卖到20元一斤,到大上市时暴跌到5元一斤,甚至一两元一斤,由于没有冷库储存,有的果农干脆不采摘,任其烂在地里。

水晶葡萄出产大县三都,每年有近12吨的葡萄在7—8月集中上市,这段时间的葡萄价格仅能卖到0.8元至1元。

黔东南州产的大肉姜,由于当地冷库不足,集中上市时只能租用周边20余个小型冷库零散储藏,导致产品损耗较大,还增加了运输、管理和储藏成本。

剑河县小香鸡在通过物流公司进行运输过程中,有时因为预冷不彻底、冰袋保存时间短等原因,导致部分白条鸡腐败变质。

镇远的部分红桃在进行普通包装后即交付运输,结果送到消费者手上时,成了不能吃的烂桃子。

……

由于没有冷库、冷链车,我省许多生鲜农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损失巨大。据测算,由于不规范的运输和仓储,我省每年有近460吨的农产品损耗在运输、存储过程中。

冷链短板,正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冷链,是指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到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需低温环境的特殊供应链系统。一般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长期以来,由于贵州农业产业小、散、弱等原因,导致我省市场体系中,冷链设施一直处于低水平阶段。

首先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严重不足。据测算,目前全省需冷藏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对应所需冷库为115万吨,而现有冷库容量约80万吨,缺口很大。而且全省冷库大多集中在贵阳市、黔西南州、黔南州,各市(州)冷库所在地集中在物流园区和城郊地区,而在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园区冷库比较少,农产品冷藏不便。

二是从冷链来看,全省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物流量约2300万吨,我省现有冷藏车703辆,所具有的冷链物流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再加上我省冷库、冷链大多是企业自备自用,不成体系,忙闲不均,进一步造成我省冷链物流现有设施设备使用率低。

近年来,我省农业产业飞速发展。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重点发展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五大产业,同时按照“一县一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仅蔬菜产业,到2019年种植面积就将达2000万亩以上,产量2600万吨以上,生态家禽业全省出栏要达3亿羽,禽蛋产量30万吨。截至目前,我省茶园、辣椒面积全国第一,火龙果、刺梨生产规模全国第一,马铃薯种植面积全国第二,薏仁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随着农产品产量规模持续增长,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卖出去?怎么卖得好?

加快建设一个完善的、能把贵州优质农产品带出大山的流通网络是当前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就是关键一环。

补齐短板,我省冷链体系快速完善

1+88+5”冷链物流网络覆盖全省辐射全国

建设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新型流通网络,是降低农产品损耗率、扩大销售半径的重要手段,是延长储存时间,促成错峰、错季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支撑。是我省农业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

为加快我省冷链体系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提出到2018年底,全省冷库库容要达到120万吨、冷藏运输车辆1000台,肉禽类、果蔬类冷链流通率要分别提高到25%、11%,实现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冷库全覆盖。

目前,在省商务厅主导下,全省正紧盯3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生产端建设产地型冷库,在销售端大力建设市场型冷库,在运输环节,大力扩充冷链运输车数量。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省有22家企业增加了冷库库容约35万吨。2018年,我省公益性冷库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位于修文县扎佐镇的正在建设的我省最大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贵阳北部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将建设13万吨容量的冷库;遵义黔北现代物流新城也将建冷库30万吨,再加上40个县农商旅综合体冷库,总库容将达到50万吨。

令人欣喜的是,我省冷链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省商务厅的设计和主导下,遵义铁投集团全面展开了建立全省冷链物流网络工程。

遵义铁投集团董事长唐小宇告诉记者,这个冷链物流网络的构成可简单描述为“1+88+5”:

“1”是指在遵义市建一个“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作为冷链体系的核心,有30万吨规模的冷库作为中心仓。

“88”是指在全省88个县市区布局1个农商旅综合体,每个综合体各建一个5000吨的冷库作为分仓,从而形成全省冷链网。

“5”是指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各建一个分销中心。

他说,“1+88+5”形成一个覆盖全省、延伸向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将为贵州农产品的推广、运输和销售,搭建一个畅通、便捷、高效的平台。

1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遵义市播州区苟江镇的“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巨大的工地令人震撼。负责该建设工作的遵铁物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龙告诉记者,该项目占地9400亩,总投资152亿元,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一体化运作的现代物流基地,自2017年建设以来,现场组织了五六千人驻扎工地加快施工。“目前已完成投资50多亿元,完成建筑体量20万立方米,总进度已达到40%,整个物流新城已现雏形。”

据遵铁物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闳介绍,该项目在突出冷链物流网络建设的同时,还设计建设了物流大数据中心、供应链金融体系、物流标准化体系、“公铁水航”多式联运体系,这里将作为核心,与覆盖全省88个区市县的农商旅互联综合体,以及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5个分销中心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平台,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加工、信息等业务有机结合,从而大幅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黔货出山”提供广阔空间,为贵州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按照计划,在88个县市区修建“农商旅综合体”的计划分两步实施,首批40个将在2018年完成,其余的将在2020年前完成,目前在建的有绥阳、湄潭、赤水、贞丰、开阳、剑河、三都等10个。

“绥阳县农商旅综合体”就是首批建设的项目之一。1月18日,记者在绥阳县诗乡大道采访,占地50.2亩的该县农商旅项目跃入眼帘。虽是隆冬,建设现场却热火朝天。项目经理张志军指着一栋三层高的在建弧形建筑说:“这是中央厨房,目前正在建第3层,预计今年4月可投入运营。”他说整个项目于2017年7月13日动工,目前施工进度已达80%。

1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湄潭县经济开发区的“湄潭农商旅综合体”施工现场,但见四大主体建筑——中央厨房、常温冷库、低温冷库、综合服务中心已全面封顶,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进展很快,才半年就封顶了,预计今年5月底投入运营。”

“我们的分销中心分别设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5个城市,并分别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和大西北,从而形成一个立足贵州、辐射全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唐小宇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的分销中心已经建成,面积有900多平方米,全部用于展示贵州精品,展厅的大数据平台可以看到贵州生产基地的情况。同时还租了冷库,还组织了一批人营销员深入社区超市、农批市场等抓订单。同时,正在抓紧建设重庆分销中心。另外,今年计划自购冷链车100台,明年预计达到200台。

唐小宇说:“我们现在是几支团队在同时开展工作:建设团队抓紧施工,对外合作团队抓紧谈判,还有运营团队、专家团队等各司其职,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要让我们的冷链物流体系网络建成之日,就是整个网络运营之时。”

争相搭车,地方企业看好“农商旅平台”

“农商旅综合体是我们地方小企业的‘火车头’”

由“1个物流新城”和“88个县级农商旅综合体”构建起的这个覆盖全省的冷链物流网络,真的能够起到助力产品销售、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作用吗?我们还是听听地方企业和干部是怎么说的吧。

“农商旅项目非常必要。”绥阳县商务局副局长吴廷强说:“农业产业最大的短板是没有稳定的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还未成为商品就烂在了地里。而农商旅项目最核心的是它的仓储物流系统,补上了这块短板。此外,目前我县农产品集配不成规模,也是农产业发展的一个弱项。而仓储体系,将有效激发农产品规模的扩大。”他举例说,目前绥阳县主要农产品有猪、羊、牛等,其中有地理标识的产品并不多。农商旅建成后,将促进农产品在“标准”上的提升,并通过仓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湄潭县经开区管委主任李君对湄潭农商旅的落地非常赞赏,认为综合体是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平台,将有助于解决当地企业农产品物流不畅、冷藏不足、销售不畅等难题,并有助于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化、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等作用。为让农商旅发挥更大作用,他们还在园区里为其预留了100亩的地盘,希望带动地方更多企业发展。

在实施主体设施建设的同时,湄潭农商旅综合体还同时联系湄潭县各大企业,商谈合作营销,签订营销合作协议,得到了地方众多农业企业的热烈响应。

“农商旅综合体是我们地方小企业的‘火车头’。”湄潭县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秀波对农商旅的经营模式非常赞同。他说,企业和综合体的关系,是良性互补关系:“小微企业自身销售能力较弱,打通销售渠道很难,有了农商旅综合体这个‘火车头’,带着企业开辟省内外市场,让企业腾出更多资金、精力,专注建设生产基地,抓产品品质、新产品开发等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实现生产和销售共赢。”

“我想借助农商旅的大平台和多渠道,把我们的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大市场。”湄潭县野谷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茂光,对湄潭农商旅充满了期待。他介绍说,目前他们的“野谷草”食品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有一定市场,但通过网络销售,快递成本较高,企业和消费都不划算。如果借助农商旅平台,卖到全国大城市的实体店,物流成本低得多,产品价格也随之降低,将会更有竞争力。

“我们公司正为高端产品的市场开发伤透脑筋,农商旅主动对接我们,如同是雪中送炭。”湄潭竹香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友说。公司成立近5年来,企业成长迅速,中低端米销路畅通,而高端米产品的销售情况却不好,如果自己去开辟渠道,资金和精力都不支撑,恰在此时,湄潭农商旅以他们的全国冷链物流体系平台来寻求合作,真是雪中送炭。

目前,湄潭综合体已与近20家企业、合作社以及生产大户签订供销协议,大伙对综合体的运营充满期盼。(李玉红 罗石香 王淑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