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千企改造”强力撬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时间:2019-04-02 13:05:27 来源:贵州日报

“进行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是工业企业永恒的主题。”谈起“千企改造”,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刚说。

我省自2016年“千企改造”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共有企业3743户、项目4291个,完成投资3134亿元,不少企业得以浴火重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千企改造”让企业提质增效。

4月1日,记者来到贵阳市国家高新区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说,2016年,公司得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千企改造”项目支持,累计投资千万元,建设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目前销售收入是10年前的20倍。

“我们没有实施智能化改造之前,人工环节多,产品一致性不好,得不到客户认可。”杨华说,公司经过智能化改造,转型升级后,产量提升58%,生产线人员配置减少了68%。

4月2日,在安顺市西秀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区的贵州立德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贵介绍,公司去年销售的锂电池有1000多万颗,企业有很多独有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大大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涂布机是该公司比较先进的设备,主要用于给铜箔、铝箔涂锰酸锂等高分子材料。“以前材料涂抹不均匀,产品一致性差,现在通过全新的涂布机,涂抹最薄的涂层,可以达到0.08毫米,还非常均匀,不会产生误差。”

分条机是公司处于国内前沿的设备,用于切割铜箔、铝箔,原来需要人工进行切割,稍不注意,就容易产生废品,现在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切割成8片、12片等进行设置,不会产生误差,切割精准,切口平整。“原来切割工人需要培训3个月才能上岗,合格率也只能达到90%左右,现在机器智能切割,几乎没有废品。”张国贵说。

公司的一体化装配机,将原来需要的十多个工序全部在装配机上完成。“过去的入壳、穿顶针、点焊等十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现在的一体化装配机,将十多道工序在一台机器上完成,而且只需要两个工人,一个负责材料填装、一个负责收成品即可。”

“千企改造”的提质增效,让企业创新更有后劲。

“智能化生产线使用后,每年的人工成本节省300来万元,毛利率增加380万元,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现在拥有专利1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项。”杨华说,雅光电子已与全球汽车发电机制造商排名前列的美国博格华纳、全球汽车发电机制造商排名第一的法国法雷奥公司进行业务合作。

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作为首个实现桑塔纳轿车刮水器和玻璃升降器国产化的民族企业,公司通过“千企改造”,目前年利润在6600多万元。“小小雨刮,有我们自主的专利127项。”公司副总经理卢韬说,公司雨刮已成为大众、通用、上汽、吉利等汽车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并成为博世、法雷奥等国际知名汽车雨刮企业的合作伙伴,产品远销伊朗。

“千企改造”也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发展动力更强。

“公司现在拥有4条全自动世界先进的彩铝卷材辊涂生产线及配套滚涂印刷、热转印、覆膜、剪裁、复合、成型等一批高尖端技术装备。”4月3日,普定工业园区贵州锦程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均利对记者说,公司7.5万平方米厂房,是当地政府免费修建,去年获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给予450万元的“千企改造”专项资金扶持。蒋均利说,政府的支持让企业发展信心十足,准备投资3亿元,打造年产10万吨铝精深加工项目,形成年产10万吨铝精轧卷生产能力。

万江航空对公司未来发展也充满信心,卢韬说,企业正加大投入,公司智慧物流系统已经完成第一期,全部完工后,电机生产可由320万套提升到400万套,刮臂刮片可从年产700万套提升到800万套,后雨刮可从年产100万套提升到200万套,产值可由6.5亿元提升到15亿元,企业利润预计由6600多万元提升到1.5亿元左右。

“千企改造”让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变”快、创新水平“变”高、转型信心“变”足。记者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得益于“千企改造”,去年我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70.8%,对工业经济贡献率达到75%。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