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资本退潮后,共享经济为盈利各显身手

时间:2020-01-03 15:07:14 来源:工人日报

有的通过精细化运营,有的借助调价,有的实行降本增效

资本退潮后,共享经济为盈利各显身手

阅读提示

哈啰单车通过精细化运营破解盈利难题,目前已在半数运营城市实现盈利;

GoFun出行凭借一套独特“降本增效”的商业打法,演化出另一种更顺势而为的出行服务;

共享充电宝运营商涨价举动似乎在试探用户对价格上限的接受程度。

共享经济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资本热潮不再,如何盈利是公司生存的根本。《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过去一年,一些企业因没有找到盈利途径而黯然离场;也有一些企业开始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新出路。

共享汽车:有的黯然离去有的开始盈利

2017年共享汽车市场迎来爆发期,之后几乎每年都有相关企业黯然退场。继友友用车、EZZY等企业陆续倒下后,Car2Go也于去年7月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就连一直备受资本追捧的TOGO也在去年因押金退还、无车可用的问题,受到舆论的指责。

业内人士指出,投入成本过高、盈利模式不明始终是共享汽车行业尚未解决的难题。去年12月27日,全国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对媒体表示,共享汽车在使用端的协调配套和融资模式上有问题。

不过,目前在共享汽车行业里,已有企业探索出一些创新模式,尝试为共享企业谋求新的发展路径。

GoFun出行CEO谭奕表示,GoFun出行凭借一套独特“降本增效”的商业打法,演化出另一种更顺势而为的出行服务。比如通过车源平台化和集采、众包及分时保险的方式降低车辆的运营成本。去年10月,GoFun出行已经覆盖全国80个城市。据易观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GoFun出行APP月活跃用户数超过200万。随着运营效率不断提升,近70%的自营和加盟城市已实现盈利,开创了共享出行行业的先河。

共享单车:几家欢喜几家忧

2015年,小黄车ofo走出北大校园,开始在大城市中野蛮生长。很多人对共享经济的最初认识,就是从一辆辆ofo开始的。

曾经的共享单车,风光无限。到2017年,市场上涌现了70多家共享单车品牌,一度人们开玩笑:“共享单车的颜色要不够用了。”

而在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个行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家企业倒闭,ofo也深陷押金难退烦恼。但另一方面,也有企业通过精细化运营破解盈利难题,目前哈啰单车已在半数运营城市实现盈利。此外,随着行业发展进入理性发展周期,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过往的跑马圈地逐步向精耕细作转变,企业纷纷通过调价来保持健康稳定的水平。

去年11月,随着青桔单车的调价,除ofo小黄车外,小蓝单车、摩拜单车(美团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在部分地区均进入1.5元/30分钟的骑行时代。

在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华看来,共享单车涨价既是无奈之举,又是理性选择。共享经济背后的企业以相应的价格为公众提供服务,公众则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这才符合市场化原则,也符合买卖双方的长远利益。

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考验用户耐力

2019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开始集体涨价。在一些城市,共享充电宝的使用价格已经超过了共享单车。与共享单车“被迫”涨价不同的是,共享充电宝的涨价似乎有底气。在消费者形成使用习惯后,收割季已经到来,目的之一就是实现盈利。

“去购物中心吃顿饭、看场电影,再逛一会,起码得四五个小时,自己经常忘带充电宝或者嫌麻烦不带,因此共享充电宝有时真的很需要。”在北京合生汇购物中心的一家饭店门口,市民陈晓婷正在还充电宝。这里摆放了一台大型来电共享充电宝机,共有60多个格口,上面有一个显示屏上标注的价格为每小时2元,每天15元封顶。

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多年轻消费者表示到了一个场所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借一个充电宝。

共享经济研究学者陈小亮认为,共享充电宝运营商涨价举动既可试探用户对价格的上限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又可区分高频使用的刚需用户和低频使用的急需用户,以此锁定固定客群后,开启精准运营,并寻找新的盈利模式。而此时共享充电宝行业还处于“场景为王”的阶段。涨价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获得更多资金,去抢占更优质的空白市场。

本报记者 周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