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走向泥土是我们的终极梦想——一粒种子的自述

时间:2020-03-30 15:31: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30日电 题:走向泥土是我们的终极梦想——一粒种子的自述

新华社记者周晔、贺占军

我是谁?我是一粒玉米种子,此刻正在一家制种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接受层层考验。尽管春耕时紧,但进入田间地头前,我仍然要经过严格选拔,以确保未来能健康成长。

选拔结束后,我将进入一个能容纳4200粒种子的小袋子。落袋封口后,我被送上传送带,去办理“身份证”。

我和我的伙伴出厂前,都要办理“身份证”,不过我们办理“身份证”的过程可谓秒速。公司生产线上有一个二维码采集器,它是专门为我们办理“身份证”的。当我们沿着传送带进入采集器扫描范围时,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就会被扫描,我们的产品名称、批次号、生产时间、生产线、加工基地等信息都会被录入系统,以实现种子源头可追溯。

因袋装种子颗粒的数量有明确要求,在装小袋的过程中,我和兄弟姐妹被迫分开,我进入前袋,他紧随其后。我顺利通过二维码采集器,进入下一环节。回头看看我的小伙伴,他很不幸,因为姿势不对,二维码采集器找不到他的信息,被一个自动化监管设备推下传送带,需要等待二次扫描。

想知道我的出身?好吧,其实我也算得上是个“富家子弟”。我出生在总部位于新疆昌吉市的一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像这样的育繁推一体化制种企业仅有83家。昌吉市是国家和新疆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优质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和经营集散地。在这里,我的出生也是极富使命感的:只做种子,不作他用。

种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培育出了我,在种植基地大面积繁育出了我的兄弟姐妹,然后收获、扒皮、穗选、烘干、脱粒、风筛选、比重筛选、定级、包衣、包装出厂……一路走来,虽说不能与九九八十一难相提并论,但也是历经“坎坷”。

就说“包衣”这项吧,我本来是黄金色的,但在机器里瞬间会被包裹上火红的外套,这是给我穿上了防虫防病的“铁布衫”,有了这套护身符,种到地里我就可以实现稳产。最神奇的是,这么多程序都是在流水化作业的机器里自动完成,不需要旁人辅助,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可是独立自主的“好青年”。

领完“身份证”,我们就被装进大袋,集中安置后等待销往全国各地,走进田间地头。这段日子我们靠闲聊打发时间。有个伙伴说:“2019年公司有18000吨玉米种子销往疆内外。”听到这个消息,数学不算好的我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听其他伙伴讲,在制种行业这可是个不错的数字。

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有一个话题,就是我们这批种子赶上了好时候,种子烘干时主人采用了天然气,由于温控好,我们玉米种子家族几乎再没发生烫伤事件。听到这儿,我忍不住问了句“那以前是怎么烘干的”。

种子烘干是制种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八九年前吧,我们还是自然晾晒,要把我们晒透需要很长时间,后来改用煤为燃料进行烘干。大家知道烧煤不环保,2015年主人开始以玉米芯为燃料,但保持恒温十分难,一些小伙伴因此受到伤害。去年,主人采用天然气烘干技术后,不仅环保,还解决了控温难题,有利于提高种子质量。

正当大家热火朝天讨论的时候,库房门开了。原来,有人预订了我们,“要搬新家啦!”大家随即一阵欢呼。奔向田野是我们的人生方向,走向泥土是我们的终极梦想,我相信,有新主人田间地头悉心呵护,我们定会茁壮成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