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搬迁群众有活干 脱贫致富信心足

时间:2020-04-14 09:23:00 来源:贵州日报

日前,贵州省委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方案的通知》,要求工青妇群团组织联合创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品牌,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搭建群众创业就业“致富桥”,创建幸福之家。

2019年,贵州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就业情况如何,直接决定了搬迁群众是否稳得住、能脱贫。

如今,贵州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工作为主转变,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百花齐放”的就业格局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志智双扶 着力推进技能培训

近日,在铜仁市大龙开发区安置点德龙新区三期社区里,根据当前贵州疫情防控救治形势逐渐好转的情况,新一轮就业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搬迁群众在就业车间里学习万能充电器的组装。

“得知社区有就业培训,我马上就联系过来学习,多一个技能就多一条出路。”学员田金莲说。

想要融入城市生活,必须掌握新的生存技能。

聚焦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贵州不断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紧扣搬迁群众就业需求、创业需求、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能力——

围绕当地企业、易地扶贫搬迁点扶贫车间及东西部协作企业用工需求,依托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通过以工代训的方式开展定单定向培训;

根据搬迁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市场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定岗培训,对不愿外出就业和因照顾老人、小孩等特殊原因无法就业的,就近就地开展手工艺加工等培训。

技能培训的目的,就是让搬迁群众掌握立身之本,实现就业,真正让搬迁群众成为新时代的新市民。

多管齐下 全力保障有业可就

3月31日,省妇联组织相关人员到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调研“新市民·追梦桥”工作推进情况。在小海镇兴冲村久兴生态种植养殖基地,工人们戴着口罩进行蔬菜播种。“我目前参与蔬菜种植,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不仅解决了工作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搬迁群众马发珍高兴地说。

人无业不立,人无稳业不安。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挪个窝,关键在铺好路,让群众看到致富希望。

打造扶贫车间。依托地方政府和工信、投资促进、扶贫、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在县城周边和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相应的产业,引进一批民间特色手工艺、小型加工厂、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积极开展就业扶贫车间和基地的认定工作,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吸纳贫困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

组织劳务输出。持续发布省内、外企业复工复产信息,积极与用工省份配合,通过专列、包机、包车、集中自驾等多种方式,实行点对点、一站式服务,让务工人员走出家门跨进厂门。

开发公益岗位。省人社厅专门印发《关于下达就业扶贫援助补贴控制指标的通知》《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新增就业扶贫援助补贴指标进一步促进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发一批就业扶贫援助岗位,提供每人每月400元的就业扶贫援助补贴,托起搬迁群众就业底线。

在贵州,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安置”与“安心”同在,“安居”与“乐业”并行。

结合实际 大力支持创新创业

罗小水是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的一名搬迁群众,2016年3月搬迁过来后,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在安置小区开起了饮用水经销店,服务于社区居民和附近企业。如今生意越来越好,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买了一台小汽车。

在全省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像罗小水一样就近创业成功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对有创业意愿的群众,贵州进行优先扶持:

组织相关部门完善搬迁安置点门面租用手续,搬迁安置点门面商铺在对外招租中,同等条件下给予搬迁群众租金优惠;

要求工业商务部门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便民服务超市,优先满足易地扶贫搬迁户创业就业;

充分利用“3个15万元”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对返乡务工人员、搬迁群众自主创业的,优先纳入政策扶持范围。

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有效确保了就业创业服务不漏一人、不缺一项、精准到人。贵州,正全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