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绿水青山新画卷 生态文明新标杆——贵州国土绿化成就掠影

时间:2020-12-05 14:51:52 来源:贵州日报

瓮安县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于雷 摄

黔北竹海绿波浩瀚,黔东梵净巍巍伫立,黔南茂兰神奇秀美,黔西北草海碧水长天……多彩贵州以山秀水美著称,因文化多元闻名,山川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时代画卷正唯美铺展。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省上下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铿锵之路。

10月18日,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贵州开幕。贵州向来自祖国各地的嘉宾展示了绿水青山新画卷、生态文明新标杆。

绿色贵州 气质天成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贵州超过90%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碧水青山,处处美景,“山地公园省”的美称享誉全球。

“山地公园省”的高颜值,源于贵州的绿色资源禀赋。

截至目前,贵州拥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四处世界自然遗产,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0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5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总数达114处,涵盖山水林田湖草。万物葱茏、碧水悠悠、风姿绰约的国家级生态名片,构成了贵州立体生态之美。

“山地公园”也是野生动物乐园、野生植物王国,其生物多样性在我国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贵州已查明有野生动物11442种,其中脊椎动物1053种,占全国脊椎动物总数的16.7%。许多珍稀动物主要或仅分布于贵州,拥有黔金丝猴、黑叶猴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6种。

贵州特有或已知仅有分布的种子植物或变种达280余种。同时,贵州还自然分布了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和濒危植物38科、71种,占全国总数的18.3%;分布了31个中国特有单型属和5个贵州特有单种属,分别占中国特有属总数的50.1%和8.2%,它们构成了贵州植物区系和植物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及其关键成分。

国土绿化 贵州答卷

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打造富美山川,是贵州的绿色发展之路,也是贵州守护生态安全之责。

变“恶水穷山”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变“苦甲天下”为“山川富美”……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以生态建设为先导,探寻绿色发展之路,国土绿化工作全面推进。

持续不断实施退耕还林、“两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贵州厚植绿色本底,全省森林面积不断扩大,并创造了“喀斯特王国”的石漠化治理奇迹。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近22年来,贵州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森林蓄积量实现大幅增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近20年,为贵州增加森林覆盖率10个以上百分点。据2018年监测结果,贵州退耕还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量达901.87亿元/年。

长防珠防工程启动以来,截至2019年,贵州共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任务78万亩,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任务426万亩,有效地扩大了工程区森林面积,切实筑牢“两江”生态屏障。

咬定石山不放松,让石漠变绿洲。贵州人用智慧与勤劳,通过“治石与治贫”相结合,让贵州石山荒岭披绿生金。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下降,由2005年的786.75万亩下降到2016年的422.7万亩,减幅达46.27%,创造了“喀斯特王国”石漠化治理的生态奇迹。

截至2019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59.95%。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赤水市、凤冈县、石阡县入选国家气象局评定的“中国天然氧吧”。贵州生态文明“金字招牌”越来越靓。

如今,绿色发展已融入贵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生态为基底的绿色旅游、四型产业、生态农业、绿色文化等让贵州释放出新的绿色能量,彰显出新的绿色活力。

植绿治贫 双效提升

山地是贵州的独特地理优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山区。

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大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极开展森林复合经营,实施“绿色产业崛起计划”。

绿色是多彩贵州的底色,也是富美贵州的亮色。

“2000年,国家开始在全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年来,贵州连续退耕还林还草2000多万亩,不仅筑牢贵州生态本底,也让广大农户受益。”贵州省林业局副局长张富杰介绍。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施了国土绿化、退耕还林、生态护林员、林业产业、林业“三变”改革、人工商品林赎买、森林碳汇交易、森林生态旅游康养、精品林业、生态补偿等十项扶贫工程,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贵州森林面积达1.58亿亩,为耕地面积的两倍以上。在人多耕地少的山区、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唤醒“沉睡的资源”,摆脱“富饶的贫困”,贵州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积极开展森林复合经营,促进森林提质增效,林农增收脱贫。2019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3300亿元,以竹、油茶、花椒、皂角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944.39万亩,产值达118.35亿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达23.24万个,带动280.67万人实现增收。全省林下经济面积2048万多亩,产值超220亿元,联结农村人口274万。

此外,发展森林康养也成为贵州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的战略选择之一。截至2019年,全省共建设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9个,涉及农户727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92户,已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如今,越来越多贵州的绿色产品热销八方,越来越多贵州人享受到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贵州的生态文明实践让世界看到了绿色赶超、绿色引领、绿色红利的精彩画卷。(记者 袁泽友 罗国莉 刘伊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