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毕节七星关:搬迁群众的“幸福账单”

时间:2021-07-28 16:36:19 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28日电(李密)人可以不到工厂上班,只要坐在家中,空闲的时候再制作产品,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工序。产品完工后,送到离家几百米的厂里就可以等着发工资,工资每月按时到账、分文不少,这样的好事听起来不可思议,却真实发生在贵州省七星关区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点。

“在家不?技术学会了吗?材料还有没有?没有我找人帮你你拿过去。”近日,毕节市博鸿科技电子厂创办人吴长华拨通了工人王敏的电话。

王敏今年46岁,是从清水铺镇搬迁到柏杨林街道的搬迁户。丈夫患有胃病,平时不能承担重体力活动,常年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更不便外出务工,家中还有四个孩子上学,开销较大。王敏急需找到一份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当得知附近有个电子厂,可以不到厂上班,在家也能完成工作,便满怀希望地找到了厂长吴长华。

为了让王敏能尽快学到线圈制作技术,吴厂长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和演示制作线圈的技术要领,还让其到外地学习技术,短短一个月,王敏就掌握了技术要领。

“不用出家门就能挣到钱,而且工作时间可以自由选择,收入也还不错,这样的好工作解决了我的大难题,经济压力小了,我们一家人的幸福感也大大提升了。”王敏告诉记者。

在博鸿电子厂,像这样身体不太方便的工人有6个,大家都是因身体残疾或者是其他疾病难以就业或不便外出务工,他们在吴长华的帮助下,足不出户就解决了就业问题。

“我也曾是打工人,打工非常辛苦,也曾看到一些身体不便的老乡找工作的不容易,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现在来创业,面对父老乡亲,虽然工资没有外地厂的高,但是能帮衬一点是一点。”吴长华说。

吴长华,今年48岁,曾在外地打工,学习到技术、积累了客户资源后,于2019年回到七星关区创业。吴长华响应政府号召,在七星关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创办了一家线圈厂,后又创办了一家宾馆。如今,有100余名工人在吴长华的工厂上班,其中很多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能在家附近上班,很多社区居民都表示非常满意。在朝夕相处中,吴长华的勤劳善良感染和激励着工人,工人也成了吴长华的朋友。

吴长华了解到,这个搬迁点有不少残疾人和不能承担重体力活的中老年人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吸纳他们就业,把技术、材料送上门,让不便外出的工人在家里就业。“每当看到他们无助而渴望工作的眼神,内心总是有种责任感,希望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上班工作。制作线圈非常适合他们,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工序和材料非常简单,制作的机器只要交50元押金就可以带回家自己制作。”吴长华说。

“我现在很满意这样的工作的,因为虽然说工资相比外面低了一些,但是工作很自由,能够自由选择上班的时间,还能够照顾家里的人,我觉得非常幸福。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幸福账。家里人能够在一起是最幸福的,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王敏笑着告诉记者。

一次,吴长华外出考察时,发现了一种能够代替手工制作线圈的机器,只需要2个人员操作,且造价便宜,这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是十分诱人的选择。

但是,一想到厂里的工人会因此失业,吴长华放弃了。虽然现在人工开支大、利润有限,但老乡们不用再外出打工,吴长华的内心也能得到一份安宁。

办厂至今,吴长华没有拖欠过工人工资,每个月光是发给工人的工资就要十万左右。凭借良好的质量和口碑,吴长华生产的产品,远销到深圳、东莞、苏州等地。

“从我回乡创业以来,一直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所以自己也应该加倍努力,给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吴长华动情的说。

近年来,柏杨林街道紧紧围绕搬迁群众生计方式非农化转变,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多种方式促进就业,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生存后顾之忧。

据了解,为妥善解决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我区将就业作为后续扶持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华耀服装厂、贵州炬晟照明、明钧玻璃厂等企业入驻。同时,街道设置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对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因户因人施策,为搬迁群众开展就业创业登记、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推荐,做好后期跟踪及再就业帮扶等服务,并积极对接区内外企业用工需求,为搬迁群众外出务工牵线搭桥。(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