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乡土建筑遗产“进”博物馆 冀公众参与保护与创生

时间:2021-09-05 10:35:13 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5日电 (周燕玲)走过废弃木料制作的“穿排亭”,传统木匠工具、木构件测绘图等展品映入眼帘,《考·工·记 ——贵州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创生展》4日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展,旨在促进公众对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

本次展览以空间布置、建筑模型、工匠技艺、图像文献、视频装置、交互参与等呈现一种沉浸式体验,并以“守望故乡、修复传习、活化共享”三个方面的内容呼应展览主题。266张照片、7个房屋模型以及45件传统木匠工具,唤起不少人的乡土记忆。

目前,贵州有724个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居中国第一,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就有16个,丰富的乡土建筑遗产构成了贵州历史文化遗产和地域风貌的重要底色。

“希望博物馆能为乡村振兴赋能。”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说,这是博物馆首次启用社会策展人打造的展览,聚焦乡土建筑遗产是想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建筑遗产的关注度,同时让博物馆有更多新鲜血液融入进来。

越剑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同时也是古建筑修复师。从2014年起,每年夏天越剑都在乡村修房子,今年在博物馆“修房子”是为了让更多老房子可以被保护和创生,“也让后代能够知道爷爷奶奶以前生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在越剑看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乡村地区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传统乡村文化景观日益萎缩,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与创生迫在眉睫。因此,他希望能保护住这些古老的村落,同时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记者在展厅内看到,里面不仅有大量乡土建筑的前后修缮照片对比,同时还有建筑师以及志愿者们的传统木匠老屋修复记录,保留了房屋的“修缮记忆”。

如何实现乡土建筑遗产的修复创生之路,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罗德启认为,既要顺承农民最基本的意愿,又要把老房子修缮好维系住乡愁,乡土建筑遗产的修复传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控制不合理的建设行为,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原居民的实际需求,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促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