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五大策略提振民营经济

时间:2019-12-13 14:20:0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对民营经济的每一次松绑

都会迎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提振民营经济须化解结构性成因

文/刘俏

发于2019.12.16总第928期《中国新闻周刊》

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的晴雨表,对民营经济的每一次松绑,都会迎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从中、长期计,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化解结构性成因入手,根据成因通过更为彻底的改革开放以市场化的方式去化解。

第一,将国家战略和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结合,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寻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途径。中国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方面仍有很多有利的结构性力量。(1)中国经济的“再工业化”,也就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驱动产业的变革,可以带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空间。(2)“新基建”——“再工业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变革、产业互联网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云计算、储存设备等。(3)“大国工业”。如发展民用航空等大工程、大工业,会继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4)“产业变迁”带来的机会。这个过程中,资源需要重新配置,也会带来效率的提升。以市场化的力量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并充当变革的主力,中国有可能创造在工业化进程结束之后仍然保持较高TFP增速的奇迹。

第二,政府转变职能,改变行为模式,消除所有制歧视,建立真正的竞争中性原则。

新的发展阶段,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停止给予相关利益集团的补贴和特权;转变政府职能具体还反映在打破行政性垄断;在基础产业领域放宽准入,鼓励竞争;降低能源、物流、通信、资金、土地等基础性成本等方面。

第三,大力推进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在金融领域,实现利率的全面市场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所占比例,改革企业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推出IPO注册制并坚决执行市场化的退市制度;以更开放的姿态鼓励民营资本、外资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通过市场竞争,提升金融中介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在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方面,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渐引入与“居住和贡献”挂钩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消除劳动力在城乡间和城市间迁移的制度障碍;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统筹水平,推进包括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转移化改革;设计并实现与劳动力自由迁移相匹配的财政公共支出和分担机制,改变财权与事权的错配。

在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改进耕地增减挂钩,建立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解决建设用地错配问题;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范围,解决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低下和农民权益无法保障的问题;探索城市工业用地和商住用地转换机制,制定增值收益共享机制,解决闲置工业用地退出难和变更难问题等。

第四,加大研发力度,增加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提升研发效率。未来中国应该明确将研发强度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指标,并明确规定中国的研发GDP占比应该逐渐提升到3%之上;在不断提升研发强度的同时,更应该增加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形成在关键技术和领域的产业供应链闭环。

与此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研发人员从事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技术研究,营造良好的研发生态,让创新主体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第五,减税降费、鼓励创业创新、明确民营经济重要性和定位是一项长期工作。减费减税能够增加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提升企业盈利表现。企业税收方面,建议削减企业所得税,真正减低企业税负,提升企业效益,全面改善经济微观基础;降低个人所得税,提升消费和创新创业积极性。

作者:刘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46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