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向幸福的生活冲呀! 记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时间:2020-12-05 14:51:52 来源:天眼新闻

这几天,玉屏自治县平溪街道康华社区工作人员吴敏有些忙碌,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始,让她基本上每天都在社区的各个楼栋之间穿梭。

太阳西斜,趁着回社区服务中心拿资料的间隙,她踱步到了办公室一旁的“四点半”课堂门口瞧了瞧,上小学的儿子正在里面做手工,今天的课程似乎非常吸引人,孩子们听的聚精会神,吴敏看着安心。

“平时工作时间长,不方便带小孩。在这里,小孩可以多学点知识,我也很放心。”除了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吴敏也是一名搬迁群众说。自从搬进了康华社区,不仅生活环境大幅提升,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孩子上学都方便了很多,还有贴心的服务,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在贵州大地上,整齐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宽敞干净的道路,幼儿园、“扶贫车间”、群众服务中心……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今,孩子读书省心了、大人工作舒心了、老人看病也不用操心了,昔日的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对于“幸福日子”的定义,从江县南苑社区搬迁群众党华杰有着她的理解。从外省嫁到从江多年的她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一直在外打工,离开了心爱的孩子。“没办法陪伴儿子成长是我心里的一个疙瘩。”党华杰直言。2019年,从老家搬到南苑社区后,党华杰看到了社区扶贫车间的招聘,和同样外出务工的丈夫商量,决定停下外出的脚步,留在家里。如今,党华杰已经是南苑扶贫车间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领班的她,每天楼下上班,马路对面接送孩子,丈夫在老家流转土地发展产业,一家人相互陪伴,这就是党华杰的幸福日子。

“外出务工就不能陪你,陪着你就不能赚钱养家。”这是多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身为父母的无奈。为此,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做好“后半篇文章”,做好搬迁群众培训工作,建立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把劳动力留下来,用起来,活起来,让易地扶贫搬迁成为幸福小家的载体。

经营幸福小家的还有水城县千户彝寨的搬迁户梅毕长。“彝来彝往”是梅毕长在千户彝寨经营的小吃店,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和火把节,梅毕长忙的不可开交。“火把节的时候,游客特别多,一个月就赚了8000元左右。现在游客相对减少了,但收入也不少。”梅毕长说,自店面开张以来,生意比预期的要好不少。

“大家都挺喜欢吃我的乌洋芋,还有不少游客打包带走。现在,除了日常开销,我还能存下一些钱。”对现在的生活,梅毕长很是满意。

景区住好房子,创业挣到票子,像梅毕长一样,吃上“旅游饭”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还有不少,他们依托搬迁点特色小镇优势,发展民宿、开店面、参加文艺表演队等,多形式开启幸福生活。

【微访谈】

玉屏自治县平溪街道康华社区搬迁群众向文有:好日子需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奋斗。

记者:搬出来以后最大的变化和感受是什么?

向文有:我之前的老家住在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朱家场镇茅坡村,就是仅仅的10多公里,让孩子们上学都成了问题,当时政策下来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一定要搬。因为我身患残疾,搬过来以后,离开了土地,我焦虑过,彷徨过,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该怎么办,这个时候,社区开设了微田园,因为我种的好,社区分给了我4块地种植蔬菜,同时我还代管邻居们的十多块菜园,每天的生活都过得十分充裕。

现在,我的媳妇在社区公益岗位上每个月有近2000的收入,菜园的菜吃不完我还拿去卖,小孩就在社区马路对面上学,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搬到这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虽然我们搬出了大山住上了新房子,但我们也还要靠着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的日子。

【记者手记】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搬进一个新家,更要搬出精气神。对于搬迁群众来说,好日子不单单只是搬出来住上新房这么简单,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对就业的需求,他们怀着希望,依靠勤劳的双手,凭着不懈努力开启新的生活,就像晴隆阿妹戚托搬迁群众张加美告诉我的:“党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搬出大山,我们也要努力奋斗,过上属于我们的好日子。”有志者事竟成,搬迁群众的明天会更加幸福多彩。(记者 刘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