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蔬菜走俏粤港澳大湾区

时间:2020-05-28 08:23: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为大湾区重要城市,广州有一个全国、乃至东南亚交易量最大的蔬果批发市场——江南市场。

贵州蔬菜在大湾区,市场行情如何?在江南市场,一目了然。

乘坐摆渡车,记者来到江南市场的第228号档口。只见打包好的蔬菜,砌得比人还高。档口前,摆放着一筐筐样品,有豌豆、白菜、辣椒、茄子、韭黄等。运货小三轮,来往穿梭。交易谈成,就装货运走。档口24小时运转。

这是贵州大方人廖清芬夫妇的“云贵蔬菜行”。主要批发贵州、云南的蔬菜。

2000年就在这里打工的廖清芬夫妇,真正开始卖贵州蔬菜,是在2009年。“当时也只有修文的西红柿、莲花白、土豆几个品种。”

量少,卖一个月就断货了。卖相差,100公斤与外省菜相差150-200元。包装粗放,一车西红柿,拉到广州,烂掉一半。“因为烂的太多了,工人拣不过来,我还爬到车上,一个个把烂的拣出来,累死人咯。”廖清芬说。

现在呢?记者问。

“现在呀,福泉、遵义、安顺、威宁……各地蔬菜在我们这都有卖。特别是5月到10月,广州太热了,本地没蔬菜,贵州菜正好弥补了广州市场。”廖清芬的大嗓门,就像小喇叭,“像豆苗、辣椒这些菜,100公斤比市场均价高80元。包装也跟上了。像西红柿,用纸包起来,一层层放,损耗可以忽略不计。档口一天批发贵州蔬菜七八车,160来吨。”

登上摆渡车,记者又来到338号档口——“海特蔬菜批发行”。负责人邱新航,是广东本地人。挨着的三个档口,都是他家的。

“全青的是一级货,局部黄是二级,全身泛黄是次品。价格,每斤依次相差一元。”在样品筐里,邱新航捡起不同品质青椒,向记者介绍。

“以前,贵州货不分拣,全混一起,价格也上不去。”

现在,贵州线椒、茄瓜等蔬菜,卖相、口感都好,很受欢迎。

“尤其是线椒。”邱新航翻着自己的朋友圈,拿给记者看,“有一次,一车20吨的货,半个小时就‘抢’完了。”邱新航用手机拍下现场视频,发在朋友圈,感叹“又到抢贵州线椒的季节了。”

“‘黔菜出山’最大的挑战,是信息不对称。”2016年,江楠集团董事长叶灿江到贵州考察。考察中,他发现贵州一些地方选择品种,追求产量,不顾市场。比如,一个很大的白菜,总共就卖2-3毛。若是改种广州人爱吃的“娃娃菜”,虽然小小的,但市场接受度好,价格就上得去。

凭借30多年的行业经验,他为贵州蔬菜产业把脉,开出“药方”——瞄准市场,选好品种、种植时间,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打造品牌。简单说,就是要知道,市场什么时候,需要什么货。自此,与贵州蔬菜开始有组织、有指导地走进大湾区菜市场。

2016年底,江楠集团成立贵州江楠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毕节、黔南建设了4个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在威宁兴建一个现代物流园区。覆盖到种植、包装、粗加工、精加工、交易、冷链运输等环节。

“这种商业模式,将逐步覆盖贵州9个市州。”叶灿江说。

产业链的延伸,为江楠集团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公司指导种植,或直接就业,短期预计,将带动贵州两三万人脱贫致富。

贵州“菜篮子”,飞进粤港澳大湾区,风头正盛。

未来是“产地市场”,除了江楠集团,广州还有很多大、小农业企业,早就嗅到商机,纷纷在贵州建设起农产品生产基地。包括江南市场的一些经销商。

2015年,借着贵州招商引资的东风。“云贵蔬菜行”廖清芬夫妇,在大方县兴隆乡,承包了300亩蔬菜种植基地,还建了蔬菜分拣中心、面条厂等。带动老家100余人增收。“海特蔬菜批发行”在都匀、麻江,自建2000亩蔬菜基地。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蔬菜5000余亩。

大湾区有刚需,贵州有“靓”货;广州有资金、技术、人才,贵州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立体式气候”。

“产地”连接“销地”,东西资源互补。“产业链就打通了。”

叶灿江说,最近三年,贵州蔬菜在江南市场的市场份额,一路飙升,从3%至5%,提高到10%至15%。未来,这个比例可达20%至30%。(记者 李远莉 熊莺 陈仕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