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农业农村部赴贵州开展传统村落保护

时间:2021-04-08 09:23: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传统村落留存了中国几千年璀璨的农耕文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为进一步推动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4月6日,农业农村部赴贵州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专题调研工作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自2012年住建部实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制度以来,截止目前,我省共有724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居全国第一,黔东南州累计409个,居全国市(州、地、盟)第一。

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贵州省传统村落具有分布点多面广、民族文化突出、山地特色鲜明、传统建筑丰富等特点。为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贵州有哪些举措?

高位推动,合力攻坚,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保护新办法,探索传承新途径,创新发展新举措,深入挖掘传统村落价值。出台条例,立法保护,2017年颁布了全国首家省级立法《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条例按照保护优先、突出特色、村民自治等原则,从各方面确保了传统村落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标志着我省传统村落保护进入法治化轨道。突出重点,项目推进,2018年,开展以木质建筑为重点的全省传统建筑调查,编制了传统建筑分布图,并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内容。示范试点,典型引路,2018至2020年遴选台江县登鲁村、册亨县板万村、盘州市妥乐村、黎平黄冈村等41个传统村落开展示范村建设,制订每个示范村的实施方案。社会参与,宣传推广,自2015年以来,我省已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凝聚了一大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社会力量和学术团队,以传统村落为载体,深入推进设计下乡服务,积极探索传统建筑活化利用,以利用促保护。

关于贵州“农村文物”保护利用情况,贵州省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江谈到,全省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共计725个,分布于全省9各市州。据初步统计,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地海龙屯处于农村;8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农村文物有41处,占50%以上;6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362处,占55%以上。

除此之外,贵州在推进文旅扶贫、文化遗产扶贫和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定点帮扶贫困村取得显著成效,扎实推进农村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十年来,遵义海龙屯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贵州省文化遗产空白,遴选了从江加榜梯田等200余处农村文物推荐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体提高文物保护级别。全面谋划和实施农村文物保护工程项目,争取了近8亿元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使大量农村文物得到修缮和利用。抓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历史机遇,推进农村文物保护利用和加强农村文物考古和调查研究工作。

省财政厅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方面设立了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省财政厅将积极配合传统村落牵头部门,做好创新投融资方式,推广PPP、社区营造、合作社主导传统村落建设等模式,引导村民对传统村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创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双赢”新路,探索引入第三方科研机构独立评估其经费使用绩效,加强保护经费使用监督。

在会上,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副司长王维友认真听取了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如何做好下一阶段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他认为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协作,科学编制保护发展规划,探索分类保护方法,保护与惠及民生相结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抓好重点示范项目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记者从现场获悉,在十四五时期,贵州将加快实施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原则,依托资源禀赋,突出发展特色,注重生态宜居,分类打造一批别具风格的生态景观型、特色加工型、精品民宿型、教育科普型等类型传统村落。积极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实施农房前庭后院环境优化提升,有序推进传统村落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和组织振兴,建成一个以上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逐步实现我省传统村落可特续化发展,力争实现我省从传统村落大省向传统村落强省转变。(记者 张文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