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种桑养蚕 带领乡亲“作茧致富”

时间:2021-07-26 10:36: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乡村振兴]贵州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种桑养蚕 带领乡亲“作茧致富”

[解说]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东关乡合中村,提到李先义无人不晓,2018年,因看中家乡交通便利、环境宜居、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等优势,返乡农民工李先义开始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短短几年间,该产业已发展成为合中村的支柱产业,并向周边村寨辐射。日前,记者来到合中村实地走访。

[解说]给桑蚕消毒、喂食,仔细检查室内温度、病害情况,收集、分拣蚕茧……一大早,李先义和工人们在蚕房里井然有序地忙碌着。种桑养蚕并不轻松,李先义介绍,养蚕一年是五季,每季有120多张蚕床,每张蚕床可孵化3万多只蚕,他每天和400万只蚕宝宝生活在一起,从早上5点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

[现场声]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东关乡合中村村民 致富带头人 李先义

我这个是三个蚕房,就是发生情况的话我这几个蚕房都在跑的,就要检查要细致。像在这个地方,它就是吃到不干净的桑叶,所以说在这个地方就这一片就必须马上消毒,这个石灰很重要,像这里它吃到不干净的桑叶,它就变成这个样子了,你看,这个都不行了,所以说每天必须要反复来看,都是要注意这些事情,要是你发现迟了的话,那个损失就大了,发现得早的话,把这个病残啊这些捡掉,那个传染就小了。

[解说]现年43岁的李先义,自幼家境贫寒,他初中毕业后选择了外出务工。几年前,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李先义回到家乡。打工多年有了一定的积蓄,他开始寻找致富门路,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李先义把目光投向了种桑养蚕产业。

[同期]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东关乡合中村村民 致富带头人 李先义

开始的时候喂这个蚕宝宝还是比较顺利,因为那时候量少,到2019年的时候,我就忽略了技术这个问题。当时就因为这个白僵病,没注意嘛,自己这个技术、认识这些都不到位,发这个病的时候呢,它这个传染性很强,所以说我差不多600张蚕种,我就只收了100张左右,这个损失还是比较大的,我差不多(损失)两百多万块钱。

[解说]养蚕初期由于管理和技术方面的缺陷,李先义损失惨重,备受打击,曾一度想放弃。在政府和亲友的支持鼓励下,随后,他带领几名工人前往省外学习,掌握了种桑养蚕的管理和技术要领。回来后他重振旗鼓。如今,他的养蚕基地建成三间蚕房、一间丝绵加工车间,把种桑养蚕、产品加工做成了一体化产业。

[同期]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东关乡合中村村民 致富带头人 李先义

今年的产量预算在一万斤左右的(蚕丝),估计养蚕达到700张左右。销售前两天已经定了100(斤)左右,从那个丝绵被(订)出去了,主要销售就是广东啊、重庆还有北京那边。

[解说]在李先义看来,要想把种桑养蚕产业做大,离不开乡亲们的共同参与,而后,他在村里开起了养蚕培训班,把学到的养蚕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200多名村民,并带动他们就近就业。

[同期]养蚕工人 合中村村民 谢雄菊

以前没工作就是在家带小孩、做农活,这个养蚕厂建立起来之后就来到这边上班了。做这个之后现在生活条件很好,一个月工资有四千五百元,离家很近,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又能拿工资、又能学到技术,生活条件肯定就比较好了。

[解说]在李先义的带动下,如今,桑蚕产业成为合中村的支柱产业,家家种桑、户户养蚕。2020年,全村的桑蚕产业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李先义计划着未来尝试做蚕丝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做出自己的品牌。

[同期]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东关乡合中村村民 致富带头人 李先义

下一步打算结合这个乡村振兴,我把这个种桑养蚕带到这个旅游产业里面去。那除此之外呢,我就把这个蚕桑产业发展壮大,把这个产品做精细,加工比较深化,接外国的订单嘛,把我的品牌打响。

记者 蒲文思 贵州毕节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