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绿产“泉涌”开辟黔货出山大通道

时间:2017-10-23 08:40:00 来源:

黔东南自治州天柱县农产品电商热销当地农产品。龙胜洲摄(贵景网发)

贵阳花溪地利农产品物流园。程洁摄

“大美黔菜”系列活动带动特色农产品走上餐桌。王茂祥摄

提要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农产品“泉涌”成为贵州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省商务厅牵头成立了“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线上线下齐发力,创新产销对接机制,补齐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建设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通过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创新,促进贵州绿色农产品“闯市场”。

与此同时,省商务厅围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目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产业扶贫精准度和实效性,让农产品促销惠及更多贫困群众,让贵州逾1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贵州绿色农产品带来的红利。

线下促销内外发力助推黔货“闯”市场

今年4月24日在上海举行的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招商推介展示会上,贵州莲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第一天就迎来了“开门红”,该公司的生态薏仁米被顾客争相抢购。此次展销会再次取得喜人成果,共达成合作意向141个、协议和意向总金额85.52亿元;合同订单10个、金额328万元。

“开馆第一天,遵义贵山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40多件香酥椒、香脆椒便被一抢而空。短短4天时间,展销会吸引近3万北京市民,实现现场销售额381万元,促成11个现场采购协议,采购金额1330万元。

健康、生态、纯天然,是一线城市顾客青睐贵州绿色农产品最根本的原因。但是,特殊的地貌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却让贵州产品出山道路崎岖曲折。

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农产品畅销是关键。

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贵州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工作实施方案》和《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年)》,前者通过围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目标,完善省内和省(境)外两个市场,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追溯和批发零售市场三个体系,大力促进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后者明确通过加大农村“三变”改革力度,重点发展“十大类绿色农产品”,到2020年实现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

省商务厅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牵头成立了“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在省外,重点以广州、上海、北京、重庆等核心目标城市和杭州、宁波、苏州、青岛、深圳、大连等对口帮扶城市为突破口,以优质优价充分参与市场自由竞争,推动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形成持续稳定的销售渠道。

通过一线城市的展销活动拓宽贵州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争取更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促进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带动更多贫困农户持续增收、脱贫致富,推动实现以销定产、以需促销的有效衔接。围绕农业产业化链条进行招商引资,引进落地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借助先进发达地区企业在信息、技术、市场、物流等方面的优势,推动贵州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协同发展

在省内,省商务厅抓住批发市场这个农产品销售的“牛鼻子”,通过农商互联大数据平台,全面摸清省内外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品种和价格情况,精准掌握农产品市场需求,以销售带动生产端组织生产。结合当前我省农产品省内市场占比不到30%的实际,省商务厅通过市场手段整合二次流通批发环节的个体经营户,组建规模化农产品配送企业,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贵阳等省内城市农产品市场价格。

同时,省商务厅牵头38家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和企业与29所省属高校签署农产品采购协议,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663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96户。与省内超市、高校、机关、部队、医院、大型国企等进行无缝对接,同时推动省内主要旅游景区旅游购物场所、高速公路服务区商店设立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展示销售点。

通过全省各级商务系统搭建高质量的产销供需平台,把绿色农产品产销两端对接起来,打通贫困县农产品直供渠道,截至9月28日,累计完成农产品销售148.8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5.36万人。形成长期稳定的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可有效解决两大民生:一方面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解决市民“买菜难、买菜贵”的痛点;另一方面,通过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产销融合,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可有效避免农业生产盲目性,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体系再造,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贵州脱贫攻坚。

线上扩销农村电商成为脱贫致富好帮手

这几天,关岭自治县花江镇莲花村主任、哨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显友成了大忙人,为了及时将村里的火龙果通过电商走向全国,他每天五六点起床安排采摘和发货,一直要忙到夜里12点才回家休息。

哨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省“村社合一”的典型,吸纳了农户135户650多人参与其中,全村流转土地1200亩开始种植火龙果。合作社社员以资入股,农户拿土地以零风险保底分红形式入股,最后的利益按照农户40%、发起人40%、村集体20%来分成。

今年是该村火龙果种植的第4个年头,预计可收获火龙果100万斤左右。面对满山满枝的果子,黄显友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农户们增收有望,忧的是这么多果子要销往哪里?好在在关岭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合作社与县里一家电商深度合作,短短十来天时间就通过电商渠道销出去了三分之一。

电子商务是当下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绕不过去的道,也是扩大消费的一条主渠道,农村电商也成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2015年,贵州在省、市、县(区)三级均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并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县两级均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各地将发展农村电商上升到促进转型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为把电子商务下沉到基层,在不新增人员和编制的情况下,各地调配机构编制,从省到县专门设立电商办或网络经济局,建立了完善的多级协调机制。如今,我省从省到市(州)到县都有电商办,每一个层级都有目标考核指标。

2016年6月,贵州省66个贫困县的400个名特优农产品进驻京东集团全国首个省级扶贫馆——“中国特产·贵州扶贫馆”,8个月销售产品3万余件,销售额突破500余万元。

今年6月9日,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工程——贵州电商云在线采购平台发车仪式暨美乘网上线仪式在贵阳市举行,运营首日农产品交易量突破3吨。

近年来,我省通过内建载体、外引平台、社会资本引导等,聚集多方力量共促电子商务发展。省商务厅对内大力发展本土平台型电商企业,培育出贵州电商云、黔邮乡情等一批本土优秀电商平台;对外不断引入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分别促成省政府与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等国内知名大型电商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贵州绿茶、散养土鸡、绿壳鸡蛋、小香猪、古方红糖……等大量的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已成为“网红”,受到全国消费者的追捧。

来自省商务厅的统计显示,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连续两年超千亿元,年均增速超30%,增速名列全国前茅;截至目前全省共打造了60个县级运营中心、10220个电商服务站、8875个快递物流服务点,2016年,网商增速超过55%,电商企业创造就业岗位9.15万个,物流快递创造就业岗位20.91万个,直接或间接带动近10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补齐短板完善流通基础设施打破流通壁垒

“我们这的野生山韭菜2元1把没人要,到县城1把卖到6元还畅销的很,省城很难买到我们这的野生山韭菜。”从江县加鸠镇副镇长杨秀军说。加鸠镇位于月亮山区腹地,由于缺乏农产品流通冷链设施,山里的很多优质农产品“出不了山,换不了钱”。

如果说交通基础设施是农产品流通的“任脉”,那么冷链和集配中心则是农产品流通的“督脉”。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独特性,在配送过程中,冷库必不可少,同时还必须要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否则,再优质的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也会变质。

据统计,目前我省冷库容量42.89万吨,库容量1000吨以上冷库32个,覆盖23个县市区,农产品冷冻冷藏车433辆,冷库库容在全国位于第21位,冷藏车保有量在全国位于第28位,分别仅为全国的1.41%和0.57%。

为加快解决贵州冷链物流配送短板,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居民消费安全,8月初,贵州出台了《冷链物流助推产业扶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7—2019)》,着力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网络,开拓更广阔的销售渠道,让山区的种植、养殖户脱贫增收。

力争到2019年底,贵州全省冷库库容将达160万吨,其中产地预冷达30万吨,冷藏运输车1400台,肉禽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30%以上,果蔬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15%,实现乡镇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预冷全覆盖。未来三年,为力争实现县域冷链车、冷库、冷柜等冷链物流设施全覆盖,实现冷链物流与重点销售市场的无缝对接。

为打通贵州农产品生产端与重要目标市场间的流通渠道,加快我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出省通道建设,省商务厅在全省66个贫困县布局建设上联生产、中联流通、后联销售的农产品集配中心,目前在建和投入运营的共有26个,到今年底完成40个。

另外,省商务厅在省财政的支持下,整合商务资金1200余万元,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对口帮扶城市建设农产品分销中心,现广州、杭州等地共6个分销中心已建成并试运营。在云南河口建成了贵州农产品外贸出口分销中心,销售土豆61.8万吨、鸡蛋3500吨,梨子和板栗共1.1万吨,总货值超12亿元。

精准扶贫让产销对接成果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8月29日下午,西郊国际(上海蔬菜集团)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内,通过遵义市商务局和上海市商务委的牵线搭桥,一场特殊的合作协议在此签订。

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宏和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签订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基地精准扶贫合作协议,将本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丙方列入了其中。

协议明确: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扩大合作社农产品批销流通量,建立产销对接成果与贫困人口之间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并监督执行,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低于3500元,从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双方通过“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模式,为贫困人口开设专门账户方式,上海帮扶企业对基地或农民合作社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清单进行厘清、审核、相关信息精准到人(包括:姓名、家庭成员、身份信息、融合方式、联系方式等),确保产销对接成果真正惠及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确保精准脱贫和扶贫。

在贵定县石板村,每个贫困户家门口都有个专属二维码。在76岁老人陈定明家门口扫一扫,住房50平方米,孩子脑瘫,家庭收入2600元以及他家的农特产品等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一户一码”链接了贫困户的产品信息和脱贫记录,大数据实现了脱贫信息”精准到户。贵定“一户一码”电商扶贫模式,实现了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并成功将贫困户的利益与帮扶单位、企业以及种植养殖大户进行捆绑,将贫困户的产品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链接,将贫困户的脱贫希望与全世界消费者链接,解决了产业扶贫中“管种不管销”的窘境,从根源上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成功的运用大数据铺就了一条条的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省商务厅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充分应用新技术,创新发展商务助推精准扶贫新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融入绿色农产品产业链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不断提高扶贫精准度和实效性,建立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稳定增收机制,让产销对接成果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培育品牌绿色黔货“附加值”成倍增值

今年9月13日至15日,贵阳市修文县举办首届“寻猕@2017中国·修文猕猴桃电商盛宴”,来自全国的生鲜、水果电商界排名前100位的网商以及贵州省内知名电商、微商团队等齐聚修文,现场签约金额达2亿多元。

修文县自主研发并初步构建了猕猴桃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目前已建基地5万亩,覆盖263户,实现了对猕猴桃生产过程的全履历追溯,极大提高了质量监管和技术服务水平,小小的猕猴桃产业,做到了年产值18亿元的大产业。

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孕育了不少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多数优质农产品属于“碎片化”、无品牌生产,还“养在深闺无人识”。

对此,省商务厅通过加强品牌营销力度,创建以农产品为主的“绿色贵州”区域性产品公共品牌,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打造“无公害”品牌,把增强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附加值”变成“倍加值”为主攻目标,从项目、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牵动力的品牌企业。

今年9月,省商务厅制订了贵州绿色农产品形象识别标志,并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销售贵州绿色农产品的商铺、超市以及大型农贸市场广泛应用,统一宣传、推介贵州绿色农产品。另外,省商务厅联合省质监局、省农委按照标准+第三方认证、互联网+管理的模式,共同建设的贵州绿色农产品管理推介平台已经建成,现正在进行功能调试,将于11月上线。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进一步打响贵州农产品品牌,省商务厅正在全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力求实现重点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协调贵州科学院、贵州标准化院、甲骨文三家单位以修文为试点,启动农产品(以鸡、蛋为重点)溯源体系建设,制定了《绿色贵州生态鸡(蛋)流通标准》,精确指导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打破省际流通的标准壁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