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打造30万亩刺梨产业带——安顺市金刺梨产业发展见闻

时间:2017-12-07 08:40:00 来源:

初冬时节,硕果累累,金刺梨又迎来丰收

初冬时节,硕果累累,金刺梨又迎来丰收。走在黔中大地,随处可见成片的金刺梨在田野中伸展枝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向远处延伸。

金刺梨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发现、广泛种植到理性回归的过程,金刺梨发展逐步走向正轨。2008年来,安顺金刺梨从30亩发展到21万亩,从一个村到覆盖全市,小小金果子逆袭成大产业。如今,随着产业的理性回归,安顺在规模化的基础上,着力抓好金刺梨加工体系、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建设,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金刺梨成群众脱贫致富金果子。

金刺梨发展成大产业

走进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坡坡坎坎都种上了金刺梨,两三层楼的小别墅整齐地排在道路两旁,镶嵌在成片金刺梨中。广场上,一筐筐金刺梨鲜果堆积成山,这些金刺梨将统一烘干后储存起来酿酒。

说起金刺梨的发展,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说:“金刺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就是因为这一发现,彻底改变我们村的命运。”

时间拉回到2002年,西秀区老落坡林场发现金刺梨鲜果新品。经林业部门多次采本育苗、广泛培育繁殖成功。2008年,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带头种植30亩金刺梨,当年成熟时卖到四五十元一斤,金刺梨的名头一夜之间传遍全村,人们投来羡慕的眼光,纷纷慕名而来进行参观。初次尝到甜头,更加坚定陈大兴发展金刺梨的信心,此后他用不到3年时间,大坝村就推广种植金刺梨2300亩,该村也一改往日贫困村形象,家家户户建起了小别墅,变成远近闻名的“别墅村”。

在大坝村金刺梨烘干房,村民徐忠明打开烘房,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他麻利地将一筐筐金刺梨从架子上抬下来,倒进口袋里,不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一袋。他说:“我家的10多亩地都入股合作社了,我在合作社上班,每月2000多元工资,加上年终土地分红1万多,仅我一个人年收入有4万多元。”

随着大坝村金刺梨种植成功,该产业不断向安顺其他地方延伸。形成以西秀区为核心区,覆盖镇胜高速、贵黄公路沿线15个乡镇,黄果树、龙宫风景区内,各县区适宜种植区域,形成点、线、面主体布局的产业带和以镇胜高速、贵黄公路沿线,黄果树、龙宫风景区等旅游景区沿线的安顺金刺梨观光带。

安顺市林业局副局长张凯说,金刺梨口感独特,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巨大的附加值。2011年,市委、市政府将安顺金刺梨列入全市重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如今,安顺市已种植金刺梨21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产业,覆盖全市48个乡镇316个村,发展合作社65个、大户500个、散户近20000户,带动5万余人就业。

理性回归精深加工

曾几何时,随着金刺梨产业迅速规模化,市场销售遭遇“滑铁卢”,销售难,价格也一路下滑,从最初的80元一公斤下降到7元一公斤。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此前价格高,是金刺梨规模小、量少,当大规模发展后,市场容量无法消化巨大的存量,精深加工也跟不上,金刺梨的发展就会回归正常。

而金刺梨价格理性回归,一些种植户疏于管理,导致产量、品质下降,但随着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金刺梨产业逐渐走上发展正轨。记者深入产区采访了解到,大部分群众认为金刺梨价格下滑属于正常现象,只要管护好,其亩产值还是相当于种植玉米的五六倍,需要理性看待。

业内专家认为,金刺梨规模化后,市场营销应从产品上升为商品,需要创品牌,开展精深加工,把金刺梨做成真正的大产业。

从2011年开始,安顺市就着手引进深加工企业,目前,一批深加工企业落地开花。

大兴延年果果酒加工厂地处西秀区大坝村,现在,该加工厂已经建成,正在调试生产线,将于本月底进行投产。据介绍,酒厂每年年产发酵果酒5000余吨,年产值可达3亿元。按照1斤多金刺梨酿造一斤果酒,需金刺梨4000多吨。现在,该果酒厂正大量收购金刺梨,已收购1500多吨。在西秀区岩腊乡三股水村村主任甘明德的家里,整个堂屋堆满了烘干的金刺梨,足有几十吨。他说:“这是大兴延年果果酒加工厂委托我收购的金刺梨,今年收购了750吨左右,全部烘干后再运送到果酒厂,现在已经是最后一轮了,等酒厂投产就可运输过去生产啦!”

大兴延年果酒加工厂解决岩腊乡及宁谷镇等乡镇的金刺梨销售难题,甘明德高兴地说:“现在卖金刺梨不愁了,价格稳定在2.5—4元每斤,统货都按3元每斤收购,老百姓的积极性很高勒!”

而贵州云上刺梨花科技有限公司围绕金刺梨农业产业化的主线,发展规模化刺梨种植的同时,以生态农业和高端有机特色食品作为突破口,生产高端刺梨果酒,目前产品畅销省内外。同时,将基地建成一个“特色生产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绿色食品生态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生态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不止大兴延年果酒加工厂和贵州云上刺梨花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安顺市已有10家加工企业,开发不同品类的金刺梨系列产品。

打造全省最大刺梨产业带

经过多年发展,金刺梨产业成为安顺农业产业中一支劲旅。尽管如此,金刺梨产业资源优势、商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还不明显。

“金刺梨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医学价值和观赏价值;金刺梨固土保水能力强,适生范围广,对石漠化治理、山区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生态效益突出;发展金刺梨产业能增加就业机会,为山区群众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促进山区民生改善,社会效益提升。既建设了绿水青山,又创造了金山银山。因此,我们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金刺梨向前发展。”安顺市副市长熊元说。

携带众多优势,安顺市按照《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安顺市金刺梨在现有面积20万亩的基础上新建10万亩,达到30万亩,鲜果年产量达30万吨,实现年产值15亿元,通过初、深加工实现产品产值30亿元以上。奋力打造全省最大的金刺梨产业带。

打造金刺梨产业带,安顺将建强刺梨基地,以“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种植大户)”等多种形式,实施规划化发展、规范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强化金刺梨产业基础。

完善金刺梨加工体系,扶持初加工企业、做强精加工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和食品、医药、保健等多个行业相叠加的产业格局,提高金刺梨精深加工比重和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安顺市金刺梨产业的整体形象,引导支持企业培育、创建金刺梨产品品牌,突出主打品牌;做好金刺梨产品的中国、贵州著名商标等的申报;开展金刺梨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基地认证、龙头企业认证等工作,确保金刺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

同时,开展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种植、加工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科技攻关,解决金刺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升技术水平。

一系列金刺梨发展“组合拳”,推动安顺市金刺梨产业提速发展,为打造全省最大的刺梨产业带抢先发力,不断续写金刺梨发展的新辉煌。

金刺梨带来脱贫生态多重效应

“今年金刺梨全部卖完了,有10多万元收入吧!你要给我记好账嘞。”最后一批金刺梨交给收购点后,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村民沈守洪无比轻松,催促收购员记账。看到记账员记好账,他才离开收购点。

沈守洪家今年30多亩金刺梨全部挂果,共采摘5万多斤。他说:“我家金刺梨都种在山坡上,亩产1500斤左右。”他是村里较早种植金刺梨的人,2013年,看到岩腊乡一些农户在种,他下定决心把30亩地都种上金刺梨,2015年刚挂果就遭遇市场冷门,但他并未心灰意冷,他说:“当时就想,种一亩玉米顶多900斤,能卖1000多元,金刺梨价格再低,也是报低价3元收购,亩产1500斤,产值都有4500左右,是种玉米的4倍。”

这几年,他把金刺梨打理得比较好,每年纯收入都不下7万元,现在,他家建起了小洋楼,三个孩子也长大成人,他说:“要是没有金刺梨,我估计还在打零工养家糊口勒!”

在安顺,像沈守洪一样通过发展金刺梨致富的村民很多。2011年以来,安顺市立足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金刺梨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打产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基地”等模式推广种植。截至目前,该市金刺梨种植面积达21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2.5万亩。2016年,金刺梨产业直接和间接产值逾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5423人脱贫,种植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金刺梨带来的效应不仅体现在脱贫上,还带来生态、社会、扶贫、可持续性等多方面效益。安顺石漠化面积较大,金刺梨发展对退耕还林和生态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首选树种,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金刺梨发挥了涵养水土、治理石漠化的功效。

不仅如此,金刺梨的发展,带动乡村旅游的井喷。据介绍,金刺梨花在4月底5月初开始开花,花期持续将近50天,比樱花、桃花、油菜花等花期都要长。同时,金刺梨果实的采摘期从10月初就开采,一直要持续到11月底,游客品尝金刺梨果实的时间长达2个月。花期的50天加上采摘果实的2个月,一年中就有将近4个月的时间可以围绕金刺梨赏花品果做文章,发展农家乐,做大乡村旅游经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