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搬出大山幸福来——安顺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见闻

时间:2019-10-29 10:23:00 来源:贵州日报

金秋十月,走进安顺市普定县定南街道办鑫旺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宽敞的街面两旁商铺林立,整洁的小区里,三两孩童在休闲广场上嬉戏,几位老大爷在文化长廊里畅谈,一张张笑脸朴实又真挚。

“住进新房子,孩子有了自己的空间,性格开朗了很多,去年大女儿考上了南京大学,另外两个小孩也在安置点附近读上了书。”坐在100平方米的宽敞新房中,搬迁户孟香开心地对记者说。

2017年,孟香一家搬入鑫旺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结束了多年的租房生活。“老家的房子是石头房,好几年前就已经垮掉了,后来也没有钱重新修。为了方便孩子读书,我们就在县城租了房子。”孟香回忆道。

由于家境困难,孟香租的是20平方米不到的“笼屋”。“最苦的就是孩子了,我们在床头睡觉,她只能在床尾写作业。”

如今,住进了新房,一切都在改善,孟香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新希望。“现在嘛,房子很宽敞,社区的服务也很贴心,每天晚上我还会到楼下的广场上去跳跳舞,生活越来越幸福咯。”孟香笑着说。

在孟香家的对门,是从猫洞乡中心村搬迁入住的王中义一家。入住新房,他感受最深的是社区服务的贴心和生活的舒适便利:“搬迁入住特别方便,只要把相应的证件提交给社区中心服务人员,就可以拎包入住,包括医保、养老保险都全部帮我们办妥。”

不仅如此,王中义三个孩子的上学问题,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的帮助也得到了解决。“两个小孩在鑫旺六小读书,还有一个就在小区里的幼儿园。”

“要让群众住得舒心,那我们就要多操心、多尽心、多关心。”鑫旺社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张波告诉记者,社区对搬迁群众的管理服务是全方位、长期性。

易地扶贫搬迁,很重要的就是改善搬迁群众子女受教的条件。

“我们学校占地面积70亩,投入资金6000万元,普通教室44个,容纳学生1980人。实验室、图书室等各功能教室齐全,班班通、校园监控、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全覆盖。”普定县第六小学校长曾加运告诉记者,学校主要服务鑫旺大市场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及校园周边的适龄儿童,目前,学校有教学班31个,有学生1494人,有教师73人,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有542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6.3%。

不仅如此,学校利用开心屋和亲情聊天室开展活动,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和不定期为搬迁子女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抚慰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真正融入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社会大家庭。

挪出穷窝窝,搬来新生活。今年以来,安顺市聚焦均衡发展,强化设施配套,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便民利民“六个一”服务工程标准,建设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平价购物中心、学校、卫生服务中心等,完善了公共基础服务,满足搬迁群众的需求。搬迁对象中符合低保条件的6676人,已享受安置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6674人,占99.97%。

群众的笑脸凝聚着发展的活力,更坚定了发展的方向。安顺将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城镇、后续发展难题,让群众搬出动力,搬出活力,信心振奋地迈向脱贫奔小康的幸福明天。

记者手记

故土难离,如何让搬离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适应搬迁后的生活,困难重重但势在必行。

安顺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围绕“五个体系”建设,从搬迁群众的工作、生活、教育、医疗等多方着手,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从乡村的绿野芳田间,迁徙至城中的居民小区中,在“五个体系”的不断完善下,搬迁群众,多了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但也保留着一份乡土的淳朴。

孩子在家门口上学了,老人在家门口就医了,青壮年在家门口就业了。喜讯一个接着一个地从受访群众的口中说出,他们带着笑意诉说幸福,言语里满是激动和兴奋,眼光中闪烁着感激和向往。

古语有云:何谓大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是的,这次离乡大迁徙,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身份,也同时改变了他们贫困的命运。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他们曾经也许彷徨、迷惑、不安,但随着一次次耐心的开解、引导、安抚,他们的笑容更盛,步伐更实,语气更坚;感党恩、记党情,在党的政策引领下,他们要用自己的勤劳汗水,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