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贵州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战春耕促生产

时间:2020-02-27 18:23:00 来源:贵州日报

战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贵州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战春耕促生产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

疫情阴霾未散,但挡不住全省上下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誓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村经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六个转变”,我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专班和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忙备耕、战春耕,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茶菜飘香、六畜兴旺的美丽画卷。

念好坡地绿色发展“山字经”

立足省情,因势而谋。贵州90%以上的面积是丘陵和山地。利用坡地念好农业“山字经”,让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业、石斛、水果、竹、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12个生态型特色产业迅速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打造一批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农特产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积极行动。

在当前特殊时期,抗疫生产两手抓。为确保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湄潭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全力抓好60万亩春茶的采摘加工准备工作,同时备足茶产业生产所需的各项物资,落实好5万亩茶园新建任务,确保相关工作有序推进。

春风拂来千山绿,植树造林的黄金期也已到来。为种好“摇钱树”,毕节市林业局成立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市特色林业——刺梨、皂角、油茶、核桃、花椒等的栽种工作。目前已完成营造林112.8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55.45%。

既要深谋远虑,又要“吹糠见米”。清镇市流长乡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复合式立体山地农业,探索形成“刺梨+养蜂+黄豆”和“养牛+蚯蚓+蔬菜”种植养殖绿色扶贫产业链,克服了喀斯特地貌耕地少、土层薄、土壤肥力低等条件限制,实现了长短结合、效益互补、风险规避,走出了一条复合式绿色扶贫之路。如今,流长乡已有1.2万余人参与到绿色扶贫产业,户均增收6000余元。

做好坝区产业调整“加减法”

土地平整、水源丰足的坝区是我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决战的主战场,也是推动我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加速器”。

春光和煦,田间地头生机盎然。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坝区,这几天,村民们都窝在大棚内,忙着育辣椒苗。在播州区,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辣椒专业种植村和5个以上辣椒专业种植组。今年,该区计划种植辣椒38万亩。

中药材产业也在加快春种。在省内15个1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大县,中药材春种工作已有序展开。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省相关部门正合力加快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和定制药园建设。同时,不断拓展中药材销售渠道和强化产业链协同。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全省坝区正围绕“贵州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的各项部署,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抢抓春耕备耕,调优调强产业结构,加快扩大生产规模。

遵义汇川区上庄坝区,万亩蔬菜基地的升级改造正在进行,改造完成后,将采取轮作、套作和间作等种植方式,实现“一年三季”,力争亩产值上万元;长顺县广顺镇示范坝区,“长顺·贵阳万亩蔬菜保供基地”村民们忙着起垄、施肥、浇水……

把优质的土地流转出来集中管理,调优产业结构、打造优质精品农业产业,这些集中连片的坝区正托起我省特色产业的希望,预约夏天和秋天的收获。

唱好家园六畜兴旺“增收谣”

这几天,贵阳市49家生态家禽业合作社和31家生态渔业合作社相继复工复产,并根据超市、农贸市场反馈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养殖比例。

毕节七星关区日前召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会,强调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谋划产业。同时,要依托新希望集团、广州越秀集团、贵州凤集等大型农业主体,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确保今年实现肉牛养殖20万头、生猪出栏100万头、家禽养殖1000万羽以上的目标。

为确保疫情期间黔东南州农用生活物资的供应,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成立物资保障专班,积极动员各养猪场在生猪达90公斤时及时出栏,确保市场供应充足。黔东南州100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预计今年6月投产、岑巩和锦屏正加快建设生猪养殖加工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这些项目将有力带动黔东南州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并惠及1万余户贫困户。

关岭黄牛肉火锅已成当地一大特色。截至目前,关岭自治县共引进安格斯能繁母牛5000余头。2019年,关岭牛存栏19.01万头,出栏4.52万头,初步形成了饲草种植、良种扩繁、养加销一体、牧旅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当下,贵州正以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为基本遵循,深化“公司+基地+合作社”组织方式,聚焦优势产业,强化科技服务,完善延伸产业链,扎实抓好扶贫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中持续稳定脱贫。(记者 邓钺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