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访浙江台州手工编席人:一席经纬的“去与留”

时间:2020-12-14 12:17: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秋后的农闲是编织草席最繁忙的季节,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乡村,天未亮,许多人家就开始为编织草席忙碌起来,机杼声此起彼伏,直至深夜。

据史料记载,江南蔺草席唐代时已远销各地,清代时蔺草席生产达到鼎盛时期。

往事如烟,而今,草席编织技艺伴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渐渐淡出了视线。

在路桥区桐屿街道春泽社区乡村记忆馆,静躺着两台席床,上面还有半张未织完的草席。近日,66岁的草席编织技艺传承人夏小金受访时说,“以前家家户户编草席,如今只有客人来参观时,他才会被邀请前来表演草席编织技艺。”

夏小金介绍,席草又名灯芯草,农历十月种下去,到来年五月收割。“近两米的席草,直径就两三毫米,用剖刀一剖为二,既要均匀,又要快,这可是一门技术活。”

“编草席前,要把席草浸湿,放置过夜。把制好的麻筋浸软,将其传到席床和席筘上。”夏小金说,正式开始编席,通常两人一组,夫妻配合。“丈夫坐在席床正面,负责提筘和压;妻子坐在席床侧面,负责用席添添草。两人一添一压,配合默契。”

以席筋为经,以席草为纬,经纬交错进行编制。在夏小金看来,编织草席关键是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一张宽为1.5米的草席,需要92条经和4000多条纬,编织过程需约近10000根席草,10根席草压筘一次,则要压1000多次。

因此,编织完一张草席差不多需要熟练工人一天的时间。此后,还要进行压平、修边、排席等工序。

草席曾是家家户户的必备之物,尽管随着时代变迁,草席渐被篾席、竹席、牛皮席、纸编席等取代,但许多海内外华人心中依然留有草席的鲜活记忆——盛夏时节,伴着此起彼伏的虫鸣入眠,一张草席就是一份安逸。

夏小金家有两亩地用来种席草,每年可编织草席约500张。时代变迁,草席产业也成为路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草席一度是国家统购统销的商品。此后,村民们开始摸索改变花样,席草价格逐渐升高。改革开放后,路桥桐屿办起了草席交易市场,每年输出草席二三十万条。

兴旺的草席编织业引起了国外客商的注意。日本有大量高质量榻榻米的需求,需要采购大量草席。为此,他们带来新的席草品种,请当地人种植,编好草席后再运往海外销售,使得草席一度成为路桥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如今,手工草席在市场上已难觅踪影。一张1.8米的草席,市场价格在三四百元人民币左右。“但很费功夫,也很劳累,并不划算。”夏小金说。

由于机器编织的兴起,手工草席编织受到了冲击,很快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诚然,一草一席,编织的是手艺,记录的是民俗,传承的是文化。

谈及手工草席的未来,夏小金很担心传统技艺在这一代失传,“等我们这批人都不做了,或许就没人会做了。”(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