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评 >

甘肃省白银市以“水”拓宽精准扶贫渠道

时间:2018-08-22 00:00:00 来源:

甘肃省白银市把黄河风情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以旅游带动市场人气,大力发展相关联的富民产业作为增收脱贫的根本途径,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市围绕“水”字布局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切实推动贫困地区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协同发展。将文化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旅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乡村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以“水”字构建生态产业。重点在沿黄灌区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和高原露地蔬菜,在高扬程灌区发展以苹果、枸杞为主的优质林果,在干旱半干旱山区发展以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旱砂瓜、小杂粮、中药材为主的旱作农业,形成了阶梯型的产业格局。大坪·农业园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万亩,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是白银市、区两级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田园综合体的主阵地。百亩花海、竞相争艳、瓜果飘香、芬芳四溢,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以“水”字构建大景区发展平台。举办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打造中华自然奇观、大漠黄河石林,就是要弘扬黄河文化,充分展示黄河文化的魅力,发持黄河文化的潜力,增强黄河文化的吸引力;就是要唱响黄河品牌,把具有原生态魅力的黄河风情旅游打造成多彩白银的靓丽名片;就是要做强黄河经济,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把沿黄优势经济带打造成白银大地上的金丝带。白银市委书记苏君表示,积极培育产业新业态,努力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农户产业形态主辅结合,增收渠道多元互补的脱贫致富产业发展路子。

以“水”字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截止目前,已经打造了“花村·顾家善”、石村·萱帽塔、乡坊·强湾村、桃园·罗家湾、水村·大川渡、大坪·农业园等“六朵金花”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生态康养、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观农村景、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唤醒心底的乡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现代与传统交汇,形成小桥流水,花香四溢,勾勒出一幅“田园优美、人文醇美、经济富美、生活和美、村庄秀美”的美丽画卷。

以“水”字打造高科技园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通过建立技术开发平台、资本运作平台、政策服务平台、园区文化平台,力争建成园林式现代化高科技园区,成为中科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结合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的产业雏形,园区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依托中科院相关院所的技术,既着眼于新产业领域的发展,又致力于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化工及精细化工、医药及医疗器械和现代加工制造业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

以“水”字放大陶瓷产业经济效益。平川是西北最大的陶瓷建材生产基地,为了充分发掘和保护当地陶瓷文化资源,市、区两级精心谋划,抢抓国家建设特色小镇项目,紧紧围绕西部陶瓷特色,充分挖掘陶瓷文化历史,按照“特色鲜明,省内知名,业内认可、大家爱来”的要求,打造集陶瓷研发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陶瓷特色小镇。目前,小镇有陶瓷企业15家,其中,白银陇烨陶瓷有限公司厂区为依托向周边辐射,日用陶瓷,园林、陈设艺术陶瓷及其他陶瓷两大系列两百多个品种。另外,小镇年产墙地砖3600万平方米。小镇核心区已建成陈

列馆、博物馆、创客中心、工业遗址博物馆、生产基地、老窑(馒头窑)遗址、大匠坊、院士工作站、非遗传承基地、陶吧、烟囱遗址、咖啡厅等12个分项目,大力宣扬平川陶瓷文化,其产品远销西北五省,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以“水”字弘扬白银精神。“砾石生金,看矿山岩奇,一爆新天开气象;老矿焕彩,喜公园景美,百般夺目大文章。”如今,白银市以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为题材推进本市旅游发展。记者看到,白银市按照“规划先行,保护第一,传承为的”的原则,市政府划定10.28平方公里为建设保护区,分为矿山景区、矿业历史文化长廊和主题公园。矿山景区集合露天矿区、小铁山、深部铜矿;矿业历史文化长廊包括矿山路沿线诸多矿业企业;主题公园占地117亩,于2012年破土兴建,越三年而初具规模。园内主要设施有博物馆、科技馆、主碑、雕塑、蒸汽机车和游客服务

中心等。矿山景区、文化长廊、主题公园各显风姿,众多雕塑、林荫大道、休闲广场相映成趣。挺崇槐之曾青,荫柜柳之浓碧。重障隐天,幽林蔽泽。既孕奇而盘郁,亦含秀而隆崇。经济循环,文化繁荣。天笃其祜,载恢厥功。“白银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富集,特别是在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方面成效显著,六朵金花竞相开放,成为白银旅游的新地标。”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卫中表示,近年来,白银市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魅力中国城,真金在白银”的口号,让人怦然心动,过目不忘,过耳难忘。(记者 黄智杰)

转自:国际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