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评 >

旅游减贫,中国在行动

时间:2018-09-20 00:00:00 来源:

9月8日~10日,世界旅游联盟在杭州举办2018“湘湖对话”,主题为“减贫与发展,世界旅游业的共同责任”。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国旅游协会、世界知名旅游企业的负责人等600余名嘉宾与会。其间发布了由世界旅游联盟、中国旅游研究院共同撰写的《世界旅游发展报告2018:旅游促进减贫的全球进程与时代诉求》以及世界旅游联盟(WTA)旅游减贫案例2018。

减贫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首要目标就是“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旅游减贫是全球减贫的关键领域,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也是如此。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011年以来,中国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以上。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超过28亿人次,收入超过7400亿元,从业人员900万人,带动700万户农民受益。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在题为《深化国际合作推进旅游扶贫》的讲话中介绍了中国在旅游减贫等方面的经验。他表示,旅游减贫在当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旅游扶贫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扶贫,效率高,成本低;是造血式扶贫,可以由脱贫直接跃升到致富;是广泛受益的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宽;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持续性强,返贫率低;是富有尊严的扶贫,利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是促进和谐的扶贫,利于社会稳定、生态文明;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扶贫,利于增进国人与世界人民的了解。

李金早说,在旅游扶贫实践中,文化和旅游部总结出五种受益分配机制:一是直接参与旅游经营,二是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三是出售自家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入,四是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五是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推出“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两带两加”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具体来说,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签署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500个景区带村旅游扶贫项目,中信银行将安排旅游投融资不少于2000亿元人民币,设立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观测中心,推出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在加快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脱贫步伐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在云南省怒江州、甘肃省临夏州分别召开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会,发布10条跨越“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西部行”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文化和旅游部还设立了5个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先后举办15期“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干部培训班”,共培训4000多人。“中方愿意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进一步深化旅游交流合作,尤其是在旅游扶贫上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推动全球更多符合发展旅游条件的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旅游扶贫,让更多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渠道脱贫;同时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效结合,探索建设满足旅游扶贫长久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李金早如是说。

世界旅游联盟主席段强也表示,旅游在世界减贫事业中正从边缘走向中心,旅游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已从辅助角色转为关键推动力量。希望通过本届“湘湖对话”,各方共享和交流旅游在减贫事业中的经验,让旅游更好地为减贫、发展、和平服务。

世界旅游联盟成立于2017年9月11日,是首个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旅游组织。目前,联盟会员数量已达165个,覆盖36个国家和地区。自成立以来,世界旅游联盟就将自身定位为旅游减贫事业的倡导者。为倡导旅游促进发展带动减贫的理念,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效应,世界旅游联盟联合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世界银行共同发起了“WTA旅游减贫案例2018”发布活动,最终评出12个“WTA旅游减贫案例2018”入选案例和17个入围案例。

对此,段强表示,“世界旅游联盟愿与国际社会充分合作,致力于为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搭建更加有效的平台,不断完善世界旅游减贫的合作机制,改善全球旅游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履行以旅游促进和平、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的使命,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者:孟妮)

转自:国际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