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评 >

人工智能敲门时企业如何定位?

时间:2019-01-25 00:00:00 来源:

智能设备、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兴起,使行业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加速了行业转型发展。普华永道预计,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在这股浪潮下,企业该如何找准定位?近日,在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上,众多专家、企业负责人对此作了解答。

"企业应融入由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起的'新商业'环境,为传统行业插上转型升级的翅膀,更精准地服务消费者。"伊利集团副总裁雒彦表示。

2018年,各大企业纷纷在科研、创投、应用等多个层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阿里巴巴刚刚以900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的数据公司data Artisans。"收购这家公司的意义在于阿里可把自己的AI能力平台化,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这个平台对AI在不同产业的落地非常有益。"汇量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曹晓欢表示,将来使用AI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即便是一家技术含量极低的公司也能很方便地用到AI技术。

特劳特伙伴公司全球总裁、特劳特(中国)董事长邓德隆则认为,在新技术与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曾经重要的时间、空间维度对于购买决策的影响逐渐被抹平,用户的喜好已成为企业成功最关键的维度。他强调,重视用户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想法和认知,将企业资源投入其上,将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释放潜力。

特别是制造业行业,据埃森哲公司测算,到2035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制造业总增长值接近4万亿美元,年度增长率达到4.4%。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内外压力较大,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制造行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别、对新技术应用的理解和需求也不同。

"制造业企业开始转型的第一阶段一定是数字化,其面临的加工对象由模拟变成了数字。这一阶段开始得很早、同时也很漫长,很多模拟型文件要转化为数字型文件录入计算机,比如财务工作。"原中信集团总工、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王安耕曾表示,第二阶段是网络化,这一阶段首先从单位内部网络化开始。企业如果想参与"互联网+"这一模式,就必须先拥有内部网络,各个部门要统一规则、信息共享,而非信息孤岛式独立存在。在网络化充分实现后,企业逐步向智能化(第三阶段)过渡。

王安耕介绍说,目前,我国仅有1/6的制造企业可以达到"互联网+"水平,其余5/6的企业连内部网络构建都还不完善,企业部门、流程等还没有构成一个整体,无法实现跨越空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这是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雒彦表示,制造企业可通过线上加线下同步推进以完善自身发展。在线上,企业应积极开展电商业务,并积极探索大数据解决方案;在线下,探索大数据解决方案,同时辅助线上,指导终端销售。他强调,电商已经成为一套公认的高效销售模式,作为上游企业,应积极并入电商高速路,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

"但目前AI的应用还处在一个相当前期的阶段,虽然无人便利店等等已经落地,但效果并不理想。"外联集团董事王忠认为,AI之所以在很多产业中都没有真正落地,在于尚无法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满意度。如果能够将AI技术与相应的场景、应用形成服务闭环,则有望迎来产业的成熟。

"企业需抓住行业痛点,以问题作为驱动,才能够更好地利用AI技术获得市场。"氪信科技合伙人、副总裁高强表示,未来AI有望真正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更好的客户体验。

此外,打铁还须自身硬,面对人工智能,企业更应提升自身产品质量。雒彦认为,企业应主动拥抱新趋势,突出、强化产品的品质和个性化特征,用高标准来打造品质基础,用国际化的创新来提升品质外延,丰富个性化产品,并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品牌形象,形成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记者 周东洋)

转自:中国贸易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