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评 >

基本面良好 中药材外贸未来可期

时间:2021-02-01 00:00:00 来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1~6月,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减少3.2%。尽管如此,我国上半年仍创造出了中药材进出口贸易总额7.39亿美元的佳绩,同比增长10.73%。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取得如此佳绩实属不易,充分说明了我国中医药外贸行业良好的基本面和强大的韧性。

出口量和出口额双增

2020年1~6月,我国向境外出口中药材6.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1%,出口数量11.74万吨,同比增长28.01%。具体到各个月份,2~5月,每个月出口量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6月份出口量基本与2019年同期持平。

在我国中药材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前十大市场(按出口额计算)分别为日本、越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德国、泰国,2020年上半年我国对前十大市场出口额为4.97亿美元,占上半年出口总额的80.36%。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药材出口前十大市场中,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均为东盟国家。其中,我国对越南出口增长最为迅速。2020年1~6月,我国对越南出口额达0.83亿美元,同比增长74.78%。我国对越南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天然地理条件。此外,广西凭祥、宁明、防城等边贸口岸采取了网上申报、无接触通关等复工复产措施,减少了疫情对中越边境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对外出口的中药材中,前十大品种(按出口额计算)为肉桂、枸杞子、人参、红枣、当归、黄芪、茯苓、半夏、西洋参、石斛,占上半年出口总额的50.95%。

前十大品种中,肉桂出口量同比增加68.62%,出口额同比增加113.89%,达1.23亿美元,是唯一的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大品种。越南原本盛产肉桂,曾经是我国进口肉桂的主要货源国。近年来,由于种植习惯及贸易结构变化等原因,越南从肉桂出口国转变为肉桂进口国,成为我国肉桂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我国广西与越南交界,是我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重点地区,广西又是我国肉桂主产区,这为肉桂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0年1~6月,枸杞子出口额达4981万美元,同比增长24.06%,出口量达5711吨。枸杞子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中国台湾、美国、德国。近年来,人参出口价格连年下滑,2020年出口价格为38.97美元/千克。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日本需求疲软,出口业绩持续不振。2020年上半年,人参出口额仅为3723万美元,同比下降18%。这是多年来枸杞子出口额排名首次超越人参。

笔者注意到,在对外出口的中药材中,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中药材出口量增加。以“三方三药”(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为代表的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还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抗疫经验分享给世界,对中药国际化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部分中药材出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如麻黄、黄芪、当归、黄芩、甘草等品种在2020年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增幅为5%~51%。

不过,在出口量增长的同时,也应关注中药材质量。据了解,2020年1~6月,我国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出口的中药材因农药残留、卫生不洁等原因被退回31批次,同比增加48%。被退回品种涉及红枣、肉桂、枸杞子等5种。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多年来枸杞子出口被退回的首要原因,急需在源头种植环节推广综合绿色防控技术,严格管控农药使用量和使用品种。

进口量和进口额双降

2020年1~6月,我国进口中药材5.52万吨,同比减少14.84%,进口金额1.21亿美元,同比减少17.01%。由于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和进口主要货源国(泰国、缅甸、印度等)疫情影响等原因,中药材进口量与2019年同期对比在1月和5月有较大幅度下跌,6月份进口量与2019年同期持平,2020年2~4月,中药材进口同往年一样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我国中药材进口前十大品种来看,主要包括龙眼肉、鹿茸、乳香、没药及血竭、西洋参、人参(主要为高丽参)、加纳籽、西红花、胖大海、荜茇、姜黄,多为药食两用品种和滋补类品种,占2020年上半年中药材进口总额的83.32%。

2020年上半年进口前十大品种中,乳香、没药、血竭和加纳籽等品种依赖进口,龙眼肉、鹿茸、西洋参、人参、胖大海、姜黄等在我国有产出或引种,但是由于使用传统和境外土地、人工等成本相对较低等原因,还是需要大量进口。此外,一些品种的境外货源具有口碑、价格、规模等比较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空间。

泰国的龙眼肉和胖大海、印度尼西亚的荜茇、缅甸的姜黄可谓“物美价廉货丰”。2020年1~6月,我国进口龙眼肉99%来自泰国,泰国一跃成为2020年上半年我国进口药材的最大货源国。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鹿养殖产业发展水平全球领先,但两国主要使用部位为鹿肉,鹿茸在当地利用率较低,主要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口。2020年上半年,新西兰向我国出口大量鹿茸等动物药材,成为我国进口药材的第二大货源国。

我国另一个大量进口的品种为西洋参。加拿大与美国是我国进口西洋参的主要货源国,进口价格较高。尽管当前全国已经形成东北产区、华北产区、西北产区三大栽培西洋参产区,但是进口西洋参具有较高的口碑效应,市场认可度高于国产西洋参。此外,我国还从韩国进口大量韩国高丽参。因韩国非常重视人参产品的培育及营销,在品牌影响力的加持下,国产人参的价格仅为韩国高丽参的1/8。有研究表明,韩国高丽参在成分和功效等方面与国产人参并无明显差距,这巨大的价格差说明国产人参在品牌培育及产品营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药材品质大幅提升

通过对2020年我国上半年进出口中药材数据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加速。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我国外贸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202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推出15项稳外贸、稳外资措施,再次清除了因疫情产生的不利影响,打通了中药产品走出去的道路。以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中医药瑰宝正在全球熠熠生辉,世界人民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得到大幅提升。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三药三方”等“中国办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经验也被分享到世界各地,加速了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

二是出口中药材品质将得到提升。2020年12月3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正式实施。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增加了33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农药残留标准,对重金属残留、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的限定标准也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后的部分标准与欧盟、美国等药典标准相当,有些项目要求甚至更为严格。在新的监管要求下,我国中药材的品质将得到大幅提升,多年来出口中药材因农药、重金属不达标并被退回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中药材质量有效提升的根本在于源头种植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如今,中药材出口企业正在转变传统贸易思维,越来越关注货源基地管理。同时,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也在积极推动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GACP)指南的中国化应用,建立中药材GACP团体标准,助力出口中药材品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中药材进口有望加速增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药材消费市场,很多中药材品种产能不足甚至没有资源分布,药材进口需求非常旺盛。进口中药材同时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关总署等多部门的监管,目前存在监管政策不协调的情况,部分药材进口面临制度障碍。在此背景下,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深入研究相关法规,调研企业遇到的进口障碍,积极向海关和药品监管部门沟通反馈,协助破解制度障碍。新版《进口药材管理办法》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在质量监管不放松的前提下,简化了药材进口手续。在我国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背景下,进口药材监管政策不协调的情况有望逐步改善,药材进口便利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药材进口将呈加速增长势头。(作者: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李得运 于志斌)

转自:中国工业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