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贵州省春季农业生产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时间:2018-04-08 08:40:00 来源:

4月4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凯里市召开,300余名参会人员还赴麻江县和丹寨县进行了现场观摩。当地紧扣“八要素”,严格落实“五步工作法”,坚定不移深化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扎实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扶贫等方面,各有特色,亮点纷呈。

水稻种植交给机器干

4月4日,麻江县宣威镇咸宁村机器轰鸣,人声鼎沸。

坝子上,村民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利用毯状苗机、钵盘苗机伴料育苗;水田里,通过水稻精量穴直播机,不用育苗,直接播种……这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的观摩点。

去年以来,该县农业局在咸宁村示范推广机械化种植水稻,深受村民欢迎。据介绍,机械化种植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每亩节约种植成本300元以上,增收超100公斤。村民蒙顺国说,开展机械化生产,种水稻不再辛苦。各个环节都可以交给机器干,谷子的出米率更高。目前,咸宁村村民申请机械化种植水稻面积,已超过600亩。

“花花世界”魅力初现

“这个季节还有菊花?”来到麻江县宣威镇药谷江村菊花园,一片粉红色、紫色的菊花让参会代表感到惊奇。

“我们这里种植的是‘双季’菊花,共有500多个菊花品种,四季都有菊花盛开。”解说员介绍。

据了解,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包谷地。当地抓住了南京农业大学对口帮扶麻江的机遇。由该校帮助引进品种,提供技术指导,在药谷江村试种了200亩观赏菊。此外,当地还在秋季举办品菊季活动。在2017年第二届品菊季活动中,仅国庆假期赏花人数就突破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00万元。

2017年,麻江围绕“泡好一杯花茶、酿好一壶酒、品尝一桌花宴、研究一副花药、观赏一台花赋、展现一室花韵”工程,启动了药谷江村菊花园的升级改造。“这里种植的金丝菊、杭白菊,品质都很好。”浙江客商认准了当地的菊花品质,今年计划在此开展1200亩食用菊订单种植。

据介绍,园区已能自行育苗,今年培育各类菊花苗170余万株,发放给农户种植。同时,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特惠贷”入股等方式,拓展增收渠道,助力脱贫攻坚。

酸汤界的扶贫排头兵

“来,品尝一下我们的酸汤。”参会代表走进麻江明洋食品公司,一股独特的香味扑鼻而来。

车间里,2万多个装满酸汤的大型发酵坛子、缸子,整齐排列。据介绍,明洋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现有职工200余人,去年产值超9000万元。

“我们使用的原料就是辣椒、西红柿和生姜。产品经过多道工序,天然发酵而成。”公司总经理田其明介绍,公司生产的“玉梦”酸汤远近飘香,通过120多家代理商,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如今,公司16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8万吨,是全国规模最大、储量最多的酸汤发酵和生产加工基地。

在酸汤界,“玉梦”赫赫有名,产品屡获殊荣,包括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们的目标是做行业引领者,当扶贫排头兵。”田其明介绍。去年,该公司在麻江订单种植辣椒1.3万亩,辐射带动全州及周边种植辣椒、西红柿和生姜等原料4万余亩,涉及农户约3.5万户。

脱贫“药”方带动增收

4月4日,在昌昊金煌公司高标准中药材示范基地,成片的白芨、红豆杉等中药材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基地位于丹寨县兴仁镇兴仁村,种植中药材品种30余个。据介绍,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实行订单种植、保底收购。2017年,带动2000户种植中药材17129亩,覆盖6个乡镇42个村。与传统种植相比,户均增收5000余元,帮助600户240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公司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基地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订单种植、保底收购解决了产销对接的问题。”绥阳县农牧局局长孙新宇评价。2018年,丹寨县将继续把中药材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计划新增中药材种植1.26万亩,总面积达到2.98万亩。

生猪养殖的环保文章

养猪,猪粪造成的污染怎么办?丹寨俊建公司花台脚种养循环农业基地养殖场找到了解决办法:利用猪的粪便种植红薯,再利用红薯开展生猪养殖,打造猪—沼(有机肥)—蔬菜(红薯)—猪”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该公司以生产优质商品猪及繁育养殖丹寨黑猪为主,同时在周边流转2000余亩土地种植绿色蔬菜(红薯)。据介绍,公司通过“订单散养”组织生产。目前,332户农户在公司的带动下养殖生猪15230头,户均增收约13000元。同时,带动827户农户种植青菜、脱毒红薯等蔬菜,户均增收3800元以上。

“三带”扶贫壮大蓝莓产业

4月4日,观摩组走进丹寨县甲脚高标准蓝莓种植基地。一下车,就被蓝莓酒、蓝莓果汁、蓝莓干等系列蓝莓种植衍生产品吸引,纷纷问长问短、举杯品尝。

基地是丹寨县实施“三带”产业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也是贵州茅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建设的示范基地,面积510亩,带动村级产业合作社种植面积2090亩。公司负责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以及保底价收购等;村里负责组织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组织群众到基地务工。每亩蓝莓产值平均为10000元,扣除成本后,每亩实际可产生效益8000元左右。如今,蓝莓已发展成为该县“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

据了解,丹寨县推出了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三带”产业扶贫模式,成效显著。观摩了基地的运营,播州区农牧局局长马良表示,丹寨县的“三带”扶贫模式非常值得学习。甲脚蓝莓种植基地通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体验式消费宣传产品、销售产品,做到了产销对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