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甘肃徽县引企业掘“土味” 农民烧火废料变致富“金种”

时间:2019-11-28 12:1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闫姣 剡文斌)现居住在甘肃陇南市徽县江洛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张秀是村里贫困户,8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患病,哥哥存在智力障碍,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们夫妻二人身上,一家人靠丈夫在外务工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5年,张秀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加入了顺和果仁加工厂,从一名农民变成了“上班族”。通过农闲时间务工,她不但每月有固定收入,而且年底还有分红,一年到头能收入2万多元,减轻了家庭负担。

近年来,徽县立足改善民生,多措引入龙头企业,扶持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扶贫效果明显。2019年4月28日,甘肃省政府批准徽县退出贫困县。

“我们村的贫困户都来公司上班。在农村一年能挣万把块,以前想都不敢想,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哟。”张秀坦言,以前种地时,除去种子、肥料等成本,仅够一家人温饱,而现在吃、穿,孩子上学都不成问题了。

张秀口中的公司是建在江洛镇的顺合果仁加工厂。初冬时节,一踏进车间大门便能闻到松子香味,车间内的加工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饱满油亮的松子仁从筛选机中“哗啦啦”淌出来。

该厂负责人张喜武介绍说,加工厂年收购松子1300吨,去年产值2000余万元,净利润达400多万元,为入股的贫困户和村集体一次性分红36.8万元。

江洛镇山大林深,多长华山松,所产松子个大味美。但受农户认识和交通条件等限制,一直以来这些都沦为农家烧火做饭的材料,没有发挥出应有价值。

2011年,江洛镇政府引进能人大户,并协助创办加工厂,按照“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帮助企业发展。由此,一颗颗松子变成带动农民致富的“金种子”。

“松子加工程序烦琐,需十几道工序,所需设备多。”张喜武说,曾经由于资金短缺、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厂子多次濒临破产,多亏徽县政府将产业扶贫资金通过入股的方式注入企业,还建立电商扶贫点,在网上推介,众多制约因素得到破解,企业才“活”了过来。

该公司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农户脱贫致富。江洛镇组织临近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务工,贫困户每月赚取4000元,在近5个月的用工季里人均增收2万元。利用产业扶贫资金为11个村333户贫困户配了股,每年都有分红。

张喜武说,下一步,公司将开发各种口味的松子系列产品,扩建厂房,购置设备,将产能增加一倍,并同步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带动农户增收。(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