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山上披绿 林下生金——贵州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时间:2021-02-07 09:23:05 来源:贵州日报

2020年,剑河县久仰镇久丢村的杨志成脱贫了!2019年,村里在林下种植了80亩黑木耳,杨志成被聘为基地管理员。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让他在家门口找到了好工作。

锦屏县敦寨镇三合村的龙传梅增收了!龙池石斛田园综合产业园建成后,村里的杉木、梨树上都绑上了铁皮石斛。育苗、采花、加工枫斗,一年四季忙不停,龙传梅成为了产业工人。

天柱县高酿镇良瑞村的刘泰林小康了!他在自家的300亩油茶林下养鸡,2020年累计卖了1700多只。光养鸡一项,收入就有10多万元……

剑河、锦屏、天柱,全都隶属于黔东南州,是我省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农民人均林地10亩。从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的修建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家建设,大量的用材需求,让黔东南州一度商贾云集,木材贸易兴盛。

但是,单一的木头经济不可持续。上世纪八十年代,黔东南州还是“清水江上放木排,财政收入滚滚来”。到2010年,情形就变了,其“下辖的16个县市,有15个是贫困县”。

“独木难支”的黔东南,必须找到一条林业转型发展之路,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兴林与富民的关系。面对绿水青山,黔东南苦苦思索着。

抬头看天找方向,低头寻路觅生机。黔东南人把目光从木材身上,转向了林子底下,种药、种菌、养鸡、养蜂……发展林下经济!

思路一变,豁然开朗!到2020年底,黔东南州林下食用菌累计达到2.58万亩、林下中药材58.94万亩、林下养鸡出栏1115.34万羽、林下养蜂23.92万箱,全州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8.69亿元;覆盖农户31.05万户,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系统脆弱。贵州也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2012年全省有贫困人口923万人,分布在武陵山、乌蒙山、滇黔桂石漠化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广大林区曾是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既面临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生态退化问题,又面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紧迫任务。

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

近年来,贵州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省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探索了一批典型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了大方、德江、黎平的天麻,从江、榕江的草珊瑚,纳雍、赫章的乌骨鸡,普定、册亨的蜜蜂等一批有地理标志的林下经济产品。

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使用林地面积2203万亩,产值400亿元,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实体达1.7万个,带动285万农村人口增收,探索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省耕地资源有限,推进农业现代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能仅仅盯着耕地打主意。我省森林覆盖率已达60%,森林面积1.58亿亩,是耕地面积的3倍左右,发展林下经济优势很明显、空间很广阔。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林下经济是重要的突破口。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当前,贵州正在制定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指导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模式,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重点抓好科学规划、示范和种苗基地、产品精深加工、景观利用、利益联结、壮大主体、品牌打造、产销对接等方面任务。

同时,在拓宽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渠道、加强林地资源利用管理、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支撑服务、推进人才储备工作、推进公共品牌和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制定鼓励和引导政策。2021年,我省计划发展林下经济2400万亩,实现产值450亿元,以超常规力度抓林下经济,确保今年大见成效,将林下经济打造为兴黔富民的新兴特色产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