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贵州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石旮旯”巧变“金银山”

时间:2021-02-18 09:23:00 来源:贵州日报

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主战场,多年来,贵州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治石与治穷共赢”的防治理念,通过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林草植被保护生态治理,以及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移民政策、产业发展等综合治理措施,以林业建设、产业带动、科技支撑等模式全力推动大生态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省治理石漠化733.5万亩,治理面积全国第一,有效助推了贵州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荒山披绿装 打赢“治石与治穷”攻坚战

曾经,贵州91.2%的贫困人口、94.6%的贫困乡镇、92.1%的贫困村均处于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黔桂石漠化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及麻山石漠化山区。

恶劣的自然条件,让生活在石漠化山区的群众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恶性循环,如何打破发展怪圈?

贵州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解决人地矛盾为出发点,聚焦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大战役。以皂角、油茶、花椒、核桃等耐旱特色林业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林药、特色畜牧业、绿色农业、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产业化发展模式与机制,让大山重新披上绿色,让青山变金山。

花江大峡谷一带,交界处的关岭自治县和贞丰县,选择根系发达的花椒作为发展突破口,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产业扶贫多措并举,打响了“顶坛花椒”“板贵花椒”的产业名片,实现亩产值达万元以上,开启喀斯特地区“花椒经济”助力脱贫新局。

晴隆县在石漠化荒山区里,找到科技扶贫种草养牛项目的突破口,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以场带户、利益共享”方式,为喀斯特山区发展草地畜牧业和带民增收提供了“晴隆模式”。

麻山腹地,处于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紫云自治县,通过推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山上种油茶、林间养蜂忙、林下菌菇香、林内蛋鸡跃……森林覆盖率达67.12%,打破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区域贫困的束缚,特色产业生态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修复大生态 打好绿水青山保卫战

生态保护是西部开发的底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2001年,贵州开展石漠化严重地区植被恢复治理省级试点,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营造林措施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2008年,贵州55个试点县入选全国100个县石漠化治理国家试点示范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为契机,通过天然林保护、营造林、国储林等林业建设项目工程,修复大生态,打好绿水青山的保卫战。

黔南州坚持“生态立州”,大力推进陡坡耕地、石漠化耕地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造林,实施迁出区、宅基地、弃耕地和宜林地造林复绿行动,累计完成石漠化地区易地扶贫搬迁25万余人,完成营造林344.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实现从“石漠化”到“生态美”的美丽转变。

安顺市加大投资力度,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增加岩溶地区林草植被、提高工程投资标准,多措并举,实现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超100平方公里。其中,育林9536.58公顷,种植经济林638.83公顷、防护林44公顷,人工种草102.04公顷,修建机耕道57.39公里。

生态优先,擦亮大山底色。近年来,贵州全面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稳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林业建设,探索出了岩溶山地的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治理模式、防护林针阔混交治理模式、防护林针叶不同树种混交治理模式、乔灌草结合治理模式、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等,让一座座大山披上绿装,焕发新的生机。

2020年,贵州完成治理岩溶面积2358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016平方公里。其中,封山育林81209公顷,人工造林15961公顷。

全面大提升 打响高质量生态建设持久战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高质量打赢石漠化综合治理这场持久战,就要讲科学,也要讲系统论和全局观。“十三五”以来,贵州围绕大生态战略行动,狠抓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难点、弱点,加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攻破技术难点。建成国家喀斯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花江片区”创建了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治理与生态经济循环经营模式与技术体系,“花江治理模式”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实现治理精准化高效化。

健全要素保障。不断健全政策、法规、组织、资金等要素保障,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配置工程。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成立各级石漠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

扩大参与主体。鼓励、培育“公司+农户”、合作社、大户、护林员等新型承包经营主体参与石漠化治理,明确工程债权利主体,统一规划、科学治理石漠化土地。

开展生态成效监测评估。通过实施“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监测示范”项目,提出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监测示范区。

打好生态治理组合拳。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草原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土地综合整治,发展草食畜牧业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等举措的有机统一,推进高质量的石漠化治理和国土绿化行动。(记者 吴采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