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不识一丁”潘阿祥:踩准时代节拍 缔造实业传奇

时间:2018-12-17 03:3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湖州12月15日电(记者 胡小丽)不识一丁却有着敏锐的“嗅觉”,果断以20万元(人民币,下同)借款投身创业,在截然不同的产业间大幅跨越……浙商潘阿祥凭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历经26年,打造了而今产值超30亿元的浙江振兴阿祥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农民企业家中的实业传奇缔造者。

烟草公司老总就画一根烟,杨姓就画一只羊,女性就画一个扎辫子的姑娘……在潘阿祥的电话本上,几乎每个号码前都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符号……许多符号只有他懂,天生对数字的敏感让潘阿祥自有一套记忆方式与算法。

1951年,潘阿祥出生在一个兄妹6人的家庭中,因家境贫寒,未上过一天学,8岁便开始下地干农活,“后来包产到户,就365天天天干活。”潘阿祥回忆。直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才把他从土地里解放出来。

“犯法的事情不能做,其他的都好做。”潘阿祥凭着这样的理解和其他人一起坐船把当地的湖鲜、农副产品贩到隔壁的上海卖。由于不识字,每次去上海,潘阿祥担心迷路都不敢跑太远,只在码头附近叫卖,“一趟能赚两、三块钱。”

1980年前后,湖州织里逐渐兴起家庭作坊式纺织业,潘阿祥也紧跟着时代步伐,花了半年的积蓄,以270元购入一台缝纫机,开始了“一根扁担两只包,走南闯北到处跑”,各地推销棉布和绣花枕头的生活,几年奔波下来,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万元户”。

不识字虽然让潘阿祥看不了书报,上不了网,但这反而培养了他敏锐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自生产大队有电视机以来,潘阿祥就养成了每晚看新闻的习惯:“从中央台、浙江台、湖州台的电视新闻,从时政到经济,我全部要看一遍,有时看到凌晨一两点。”潘阿祥说,每次看完,他还会反复“咀嚼”,研判国家今后的发展形势。

1992年,潘阿祥从新闻中捕捉到一句话:家家户户要通电话。于是在分析电缆的附加值最高后,其借款20万元办了一家通讯电缆厂。未及两年,阿祥集团成了邮电部生产通信电缆定点企业,“阿祥”牌电缆在全国打开销路,1997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随后,国家提出“旧城改造”,潘阿祥马上意识到铝合金门窗建材市场具有广阔前景,便投资成立了一家铝业公司。2002年,该公司产值突破2亿元大关,不到5年时间,产值又翻一番。

类似的案例,在潘阿祥的创业过程中比比皆是:“阿祥亚麻”是在欧美国家将亚麻纺织产业纷纷外移的市场环境下成立的;“阿祥重工”则是在国家将装备制造业定为“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重点支柱产业时投资创建。

但无论钱往哪投,潘阿祥始终没有离开过实体行业,凭借对市场的大胆判断及政策红利,26年来,其在通讯电缆、绿色包装、亚麻纺织、电子型材等毫无关联的产业间大幅跨越,从未失败。

在潘阿祥看来,有些行业不行就要转,转就一定要转到实业,做实业才能做更多的贡献,也更有安全感。他说,比起刚创业,现在各方面条件都比那时候好多了,没理由失败:“关键要吃苦,做一样爱一样,把人才培养好,不识字没关系,但要识人。”(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