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人文水西·魅力花都”黔西非遗周末聚本周末将亮相贵阳

时间:2019-03-27 18:07:52 来源:贵州农经网

中国杜鹃花都--黔西

“传承非遗·宣传黔西”,2018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黔西专场活动于本月13至14日在多彩贵州文创园、机场等地开展。为期两天的多彩黔西文化一展风采,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文化展演以及特色美食展销。进一步宣传黔西、推荐黔西,不断提升“人文水西·魅力花都”县域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黔西特产美食

黔西县是黔剧发源之地,九狮齐聚之城,人类发祥之地,杜鹃飘香之都,有“九狮闹莲”之称、享有“中国杜鹃花都”美誉 。其文化底蕴丰厚,非遗资源丰富,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6项,其中省级名录8项,市级名录18项,县级名录40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63人,其中省级4人,县级59人。原有省级保护名录黔西文琴戏、黔西花灯戏、素朴金钱棍、化屋文化空间等;新挖掘保护的省级名录有黔西阳戏、黔西苗族斗鸡舞、黔西鸟笼制作工艺、王氏食疳医药等,市级保护名录有黔西民间剪纸工艺、米花叙情舞、苗族刺绣、苗族蜡染等;县级名录有化屋苗族献山节、素朴薅草歌、彝族月琴制作工艺、擂茶糍粑制作工艺等。

黔西县少数民族服饰

本次专场活动文艺展演为大家带来原有省级保护名录黔西文琴戏的经典选段——《珍珠塔选段》、花灯戏《古胜花灯》、大彝族《欢乐彝家》、《金钱棍》以及独唱《花都香水西美》、苗族女声组合唱《化屋荞花》、苗族多声部民歌《阳雀声声在呼唤》、《苗族打鼓芦笙拳舞》和古琴表演等节目。期间,市民和游客们不仅能欣赏这些极具民族特色节目,还能品尝到糯米蛋、糍粑包豆腐、擂茶粑、锅盔、糖画、麻辣脆、朱记竹签烤肉、张记皮包豆腐等种类繁多、样式丰富、美味可口、地道的、极具黔西特色的美食美酒,让人流连忘返。

延伸阅读

黔西地处乌蒙高原东部、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距省会贵阳78公里,距毕节市政府所在地七星关区77公里,有“水西门户、贵筑藩屏,黔中腹地、省府咽喉”之称,享有“中国杜鹃花都”的美誉。县域总面积2380.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83.23万亩,耕地面积151.1万亩,水田12.8万亩,旱地138.3万亩,辖25个乡镇、4个街道、363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彝、苗等18个民族,总人口94.86万。

黔西文化底蕴厚重。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观音洞古人类遗址是中国南方人类始祖的发祥地,素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之称;水西政权延续了15个世纪,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地方政权统治时间长度之最。这里有凝聚着明代杰出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历史功绩的“龙场九驿”古驿道,有寄托明代大儒王阳明“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哲思的古象祠,是在清史上留下廉洁美名的兵部尚书李世杰的故里,有烙下黔西文明印记的三楚宫、武庙和水西古城等历史人文景观,还有留下血染风采的鸭池河战斗遗址等红色胜迹。这里是贵州地方代表剧种《黔剧》的故乡,古韵悠悠的“文琴戏”、活泼有趣的“花灯戏”、原始粗犷的“太来阳戏”无不特色鲜明、引人入胜。

黔西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是全省中大型城市发展带动战略的重点县城和省会贵阳城市带的卫星城,是贵阳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毕节市的东大门。这里有贵黔、黔织、黔大、白黔、息黔高速和成贵快铁“五高一铁”过境的交通优势,是黔中经济圈旅游、物流、商贸经济流向西北方向的第一要塞,发展基础条件优越、潜力巨大。

黔西自然资源富集。这里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煤炭远景储量70多亿吨,水能资源径流年总量77亿立方米,现有青龙、桂箐、新田等大中型煤矿,有黔西电厂、洪家渡、索风营等大型电厂,电力总装机310万千瓦;森林覆盖率达45.27%,自然生态良好,环境清新优美。

黔西山水风光迷人。中国十大喀斯特美丽湖泊排名第一的乌江源百里画廊,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贵州首个海子群湿地公园——水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30多处大小湖泊镶嵌在茂松翠林间,湖光倩影,令人心醉;此外,浩渺壮阔的支嘎阿鲁湖、美轮美奂的水西洞和八仙洞、千姿百态的东风湖、奇秀无比的索风湖等风光不胜枚举。

黔西城乡环境怡人。城区地势开阔平坦,高楼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设施一应俱全,建成面积达18.6平方公里,极具现代都市气息。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的黔西北民居与古朴清新的乡村风貌交相辉映,解放村有“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的美誉,化屋基是“贵州省苗族歌舞之乡”,大海子是“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乌骡坝布依寨是观光休闲、体验农事和度假疗养的理想胜地,丘林村山水相映、桃李芬芳、风光秀丽,林泉海子、雨朵扯泥等一批美丽乡村正如雨后春笋般在水西大地悄然涌现。

黔西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民风淳朴,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布依族六月六节、满族颁金节、仡佬族吃新节、白族祭祖节等民俗,内涵丰富,精彩纷呈,极具特色。这里特产诱人,麻辣脆、赵老五黄粑、糍粑包豆腐、擂茶糍粑等“花都味道”让你垂涎欲滴;竹雕鸟笼、根雕根画、蜡染、刺绣、剪纸、民族服饰等“花都特产”让你欲罢不能。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207.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6.15亿元,财政总收入26.2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813元、8565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