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黔地古茶 潜力无限 ——贵州古茶树资源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时间:2019-07-11 09:23:00 来源:贵州日报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黔茶文化季暨第13届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上,贵州正式启动贵州古茶树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贵州大力保护古茶树资源,同步探索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利用,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全省范围内从事古茶树开发企业达110家,各地依托古茶树开发的系列产品年产值达10亿元。这其实才是一个开端,我们更要认识到贵州古茶树资源的巨大潜力,更应该看清其在文化、科学、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丰富而珍贵的贵州古茶树资源

趟过岁月的长河,古茶树如一本厚厚的史书,记载着贵州这片土地上百万年的故事。

1941年,在湄潭发现务川大茶树、习水大茶树。

1980年,在晴隆和普安交界处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茶籽化石,奠定了贵州世界茶起源地的地位。 

2011年,黔西南普安林场的古茶树被“中国普安野生古茶树”专家组鉴定为最古老、最大的四球茶树。

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正是因为贵州独特的地理优势,孕育出如此多珍贵的古茶树资源。

如今,贵州拥有古茶树达120万株以上,其中相对集中连片(1000株以上)的古茶园达50处。200年以上的古茶树15万株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树1万余株,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是贵州茶产业发展宝贵的财富,在前所未有的产业环境下,古茶树让多彩贵州茶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杨世雄认为,贵州既是茶树原产地,也是起源地的一部分。贵州拥有丰富的茶资源和久远的茶文化历史,在此基础上,贵州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让全世界知道并了解贵州茶。

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为贵州保存了独一无二的优质茶叶基因,这是贵州茶得以享誉茶界的基础。

为了保护珍稀的古茶树资源,2017年9月1日,全国首部省级层面关于古茶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该条例遵循保护优先、科学管理、有序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兼顾古茶树基因保存、文化传承、品牌培育、产业基础等方面协调发展,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实现群众增收、生态保护的目的。

如今,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古茶树焕发“新芽”。

随着古树茶产品数量逐年增多,质量逐步稳定提升,贵州进一步探索尝试了产业融合,将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以古树茶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开始兴起。

其中,花溪区久安乡在古茶树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完善步道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久安古茶主题公园;习水县仙源镇规划1万余亩建设茶叶加工厂、古茶主题公园及古茶休闲度假区,分三期完成;普安县规划建设“世界茶源谷”“茶香广场”等茶旅结合景区,其中茶源谷前期基础设施已完成;晴隆县启动了晴隆世界茶籽化石公园建设;沿河自治县从基础设施、民居改造、茶园管护、乡村旅游、宣传等方面入手,规划了大型的古茶树与旅游结合综合体;大方县拟将海马宫打造成贡茶文化氛围浓厚的茶旅目的地。

价值独特前景广阔

古茶树是贵州茶文化的根,继承茶传统文化,重视其当代表达,是提升贵州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早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黔茶就已成为朝廷贡茶;贵州是茶马古道和丝茶之路传播的重要节点,黔茶也早已成为联系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现友好合作的重要载体。

数千年来,贵州各少数民族与茶也结下不解之缘,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种茶、制茶、用茶,把茶文化演绎得丰富多彩。

古茶树是贵州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价值。为此,贵州从古茶树文化性、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濒危性等七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利用,不断提升其在文化、科学、经济三方面中的潜在价值。

期间,贵州成立专委会针对古茶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进行资源梳理,建立古茶树种质资源库。保存古茶树基因,利用古茶树的优势性状,为之后茶树繁育提供方向,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奠定资源基础,为我国农业文化继承、功能拓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对古茶树进行全覆盖的认证,建立古茶树和古树茶产品统一的信息平台,使产地、产品及流通信息做到全程可追溯、可查询,搭起了与消费者的沟通平台,解决消费者信任问题。

在贵州,每片古茶园都有其历史传承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生命力。

作为拥有百万余株古茶树的贵州,其经济效益体现在稀缺资源向有规模化的增量产业转移。贵州将古茶树产业的势能转化成周边茶园及优质台地开发的动能,由点及面,综合开发;并利用优良品种研发以此为原料的高档茶叶产品及衍生产品,注重龙头带发展。

除利用古茶树自身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外,贵州还进一步结合古茶园的生态景观、独特的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茶乡文化、民俗文化和科普教育的消费体验,带动县域古树茶产业和社会经济,更好更快提升我省古树茶竞争力,促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