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遵义:翻天覆地新跨越 红色老区展动能

时间:2019-09-05 12:23:00 来源:贵州日报

遵道行义,醉美遵义。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转战3个多月,成就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使遵义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圣地。

新中国成立后,勤劳勇敢、智慧淳朴的遵义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新时代贵州精神,奋发图强,奋勇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遵义的70年是与贫穷落后作斗争的70年,也是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深入践行“五步工作法”,紧紧围绕“八要素”,深入开展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基本形成了茶叶、竹、辣椒和中药材(花椒)、生态畜禽等为主导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双千工程”,工业经济近年来领跑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白酒、能源、烟草、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完备工业体系,培育壮大了89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着力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大力发展以全域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促进商贸物流、批零住餐、休闲康养、金融、文化等产业发展,旅游业持续实现30%以上“井喷式”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遵义城乡也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县城倍增计划”,打造特色示范小城镇,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城区为骨架、建制镇为支撑、中心集镇为补充”的城镇体系,全力推进新蒲新区开发建设,中心城区形成了“四区支撑、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全面推进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着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先后建成新舟机场、茅台机场和渝贵高铁,全面开启“双机场”模式,步入高铁新时代,建立起通江达海的开放新通道。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尽锐出战,务求必胜,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全市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49.2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3%下降到2.02%,实现了826个贫困村出列,19.7万农村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开始了全新的幸福生活。

农村昔日的茅草房变成了“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要素为主的黔北民居。571个骨干水源工程,彻底解决了63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所有行政村有可靠供电,实现了广播电视、光纤网络和4G网络覆盖。

2015年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58公里,国省干道通车里程达5779公里,县乡道通车里程达12343公里,“村村通”公路16446公里,“组组通”公路11566公里,水路运输通航里程达927公里,100%建制村通客运。

美丽遵义尽显遵义魅力。

数据显示,2018年,遵义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0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30倍;常住人口212万,是1949年的35倍;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突破2000亿元、2018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实现了“两连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先后于2012年突破500亿元、2016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1111亿元,是1949年的7067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7%……

数据更迭不断,新长征路上,遵义脚步奔跑不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