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遇疫情“土货”待销 贵州农经网花式“带货”

时间:2020-03-05 09:23: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3400只滞销鸭子不算多,但对于正在与贫困作战的张延亚来说,这是个不小的压力。面对疫情影响,贵州通过电商渠道拓宽产品销路,用花式“带货”为贫困户化解难题。

“我养的3400只鸭子还没有卖出去,交通又不够畅通,再这样下去,我要大亏本了!”沿河自治县官舟镇野漆根村的张延亚为鸭子的销路发了愁。

绝望中,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及时通过贵州农经网发布供求信息,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积极联系商家前来购买。贵阳市惠民民生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如“及时雨”一般来到了这个小山村。

张延亚的生态养殖基地养殖的鸭子

3月4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张延亚。 “鸭子平均每只4斤,惠民民生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以每斤12元的价格收购,算下来我能收入18万元。压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张延亚说。

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延亚将自己养殖的鸭子装进笼子里

据了解,张延亚以前是贫困户,因为手部残疾在2004年建档立卡,于2018年脱贫,家里8口人,除了父母妻子外,四个子女都在上学,最大的五年级,最小的才幼儿园,这么一大家子人每天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花费,于是,在2015年张延亚决定去上海帮别人养鸭子,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养鸭技术。

2019年7月,在野漆根村驻村工作队的动员下,张延亚决定回家发展养鸭产业。回来后,张延亚在银行贷款5万元,成立了亚华生态养殖场,建设鸭棚,用16000元购入3400余只鸭苗。

张延亚开始一心一意的“侍候”起鸭子来。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张延亚就起床来到鸭棚,开始一天的工作。给鸭子喂饲料、清扫鸭棚卫生......一直忙到晚上六点,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天寒地冻,张延亚挂上灯泡和浴霸给小鸭增温,日夜呵护。

期间,在驻村工作队的推荐下,张延亚经常到贵阳参加了养殖技术培训,该镇农技站(所)也经常到基地现场教授养殖技术。今年2月中旬,张延亚养殖的鸭子逐渐成熟,达到销售条件。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前期与他达成口头销售协议的商家未能及时兑现销售承诺。看到自己养殖的鸭子迟迟销售不出去,张延亚特别焦急。这一切,作为该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的沿河县气象局副局长熊兴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张延亚告诉记者,为了找销路,他找过烤鸭店、农贸市场、小餐馆、饭店之类的,可是每次购买的数量太少,根本无法解决根源问题。后来,通过农经网信息平台,才打开了销路。

工人将鸭子装上车

张延亚是2018年脱贫出列户,如果其养殖的鸭子迟迟销售不出去,就会造成经济损失,这不仅会导致返贫影响脱贫成效,也会为该村下一步产业发展带来影响。

熊兴发说:“好在经农经网发布信息,得到了省商务厅有关领导的关心关注,并及时联系贵阳市惠民民生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前来帮助解决这一困难”。

“我们得到这个鸭子滞销的信息过后,就积极和村里指挥长、养殖户张延亚进行对接,并迅速和张延亚达成了销售协议。随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车辆,包括装鸭子的笼子,到村里来运鸭子。”贵阳市惠民民生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永康说。

双方达成销售协议

据了解,贵阳市惠民民生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作为贵阳市的菜篮子企业,与100多家超市和企业有合作关系。此次这3400只鸭子运到贵阳后,将在贵阳市数字化禽蛋中心进行屠宰、包装,再拉到各超市进行销售。

张延亚觉得这次能把鸭子卖出去真是幸运,之后一定会加倍努力,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产业,并且多多学习如何利用电商平台将鸭子卖出去,这是他未来需要着重学习的地方。(记者 张文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