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贵州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效综述

时间:2020-07-27 09:23:00 来源:天眼新闻

贵州省广大民营企业和各级商会组织广泛参与 “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综合运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贵州省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自2015年12月启动以来,在省工商联号召下,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本地参与帮扶企业数达5721家;帮扶6534个村,帮扶贫困人口总数达1482223人;投入资金达224.27亿元。2017年以来,贵州省先后有17家企业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产业帮扶 输血变造血

帮扶不是“当保姆”、“养懒汉”,贵州民营企业把产业帮扶作为实现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治本和长久之策。

贵州百灵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投身到脱贫攻坚第一线。

从2015年开始在紫云自治县北板当镇建设百灵生态蓝莓园,现在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通过土地租赁、提供长期大量农民工就业、分红的帮扶方式,目前已共计辐射带动周边六个村农户604户2225人增收,人均增收3440元/年,有力推动当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贵州百灵总经理牛民说,公司已建立起吉祥草、虎耳草、山银花、白及等20多种药材种植推广基地20余万亩,直接带动农户10万余人,间接带动农户30万人,人均每亩增收3000元/年,成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化精准扶贫的重要实践。

铜仁市以产业扶贫为核心,抓好产业引进,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石阡县古耕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帮扶点大沙坝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成黄精、玄参、金银花等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带动200名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劳务务工等形式,投入中药材产业发展,已实现年人均增收3120元。贵州村华秋实现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江口县凯德林家屯建立猕猴桃精准脱贫示范基地,农户入股517万元,每年分红51.7万元,解决固定就业30人,解决临时用工200人。

模式创新 农户企业共赢

“住在这里很方便也很开心。”今年已经73岁的特困供养老人郭老是第一批入住黄平县旧州镇中心敬老院的老人,在寝室阳台的躺椅上,老人玩着手机、听着歌,觉得生活很满意。

据了解,2016年贵州省民政厅出台的《关于推进全省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指导意见》,现有的、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将逐步实行公建民营改革。贵州省宏立城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决定对旧州镇中心敬老院进行捐赠并投入运营。采用公建民营创新模式运行管理。

黄平县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不仅具备公益性质,同时还有专业化的服务,能让敬老院可持续性运行。

贵州省工商联负责人感言,将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深度绑定,在脱贫攻坚中实现共赢,这样的帮扶才能更好形成合力,弹奏出更好的富民壮企乐章。

贵州百灵生态蓝莓园的“三变”模式,也是企业农户共赢的典型。

一变,把附近贫困农民变为蓝莓园工人。在发展初期5年中,采取“反租倒包”的模式把蓝莓园承包给贫困农户进行管理,承包管理第5年人均收入将达到3万元,解决了农户的脱贫问题。

二变,把蓝莓园工人变为蓝莓园股民。即从第六年至第八年,采取蓝莓收益股份分成模式,贫困农户30%股份每亩将分到至少150公斤以上蓝莓鲜果,每亩收入3000元以上。

三变,把蓝莓园股民变为蓝莓园主人。即第九年开始,公司与股民实行“四六”分配,贫困农户真正成为蓝莓园主人,每个贫困农户每年可得到股份收入预计14.4万元。

牛民说,企业在帮扶中把产业做好,也得到了一定比例的收益,皆大欢喜。

增加就业 贫困乡亲有活干有未来

盛夏,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土村南山婆种植基地,道路两旁的辣椒在风中摇曳,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地里农民正挥汗劳作。

“去年,我家仅辣椒就增收60000多元。”7月25日,村民何鑫告诉记者,他家种植了5亩辣椒,过去紧巴巴的日子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今年我又种了10亩冬瓜,收成好能卖近40000元,比种庄稼划算多了!”何鑫满心欢喜地说。黄土村有60余人在基地工作,今年又有40余位贫困户到企业就业。

南山婆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顺庭说,公司先后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458万元,用于购买鸡苗、收购农产品等,直接帮扶贫困群众367户、1214人。大规模发展辣椒、西红柿、冬瓜等农作物种植,并逐渐辐射到全县各乡镇。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优先与贫困户签订种植计划、优先用贫困群众务工原则开展就业帮扶,在瓮安县建中镇果水村投资种茶带动建档卡贫困群众800余人就业,其中残疾人20余人。

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则以布艺、蜡染为产业核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南板蓝根26700亩,近几年来创收1.335亿元,有效带动农户增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助推民族产业扶贫的新样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增收之源、稳定之基,也是提升和增强贫困家庭“造血”功能的内生动力。贵州省工商联负责人说,贵州省民营企业在“千企帮千村”中将帮助贫困人群就业作为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脱贫手段,为贵州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保障。(记者 余昌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