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金融系统能做什么?

时间:2020-09-13 00:26: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王恩博)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在中国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金融能够做些什么,需要做些什么?12日在西安举行的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金融业应从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出发,提升金融供给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在生产环节,当前中国基础研究以及创新产业化面临较大挑战,一些核心零部件和高端精密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卡脖子”现象明显。

对此,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会副主席、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长蔡鄂生指出,未来资本需要更好支持技术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这需要政府引导,更需要市场参与。要不断提高直接融资和风险投资的比重,大力发展股权市场。

CF40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亦表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金融制度所面临的新一轮开放升级和变革,必须根据科技创新实践,加快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只有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才能给予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更精准、更直达的金融支撑。”

在分配环节,缓解“金融贵”现象首当其冲。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本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国家已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人民币。

在蔡锷生看来,三方面措施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一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利率趋势下行;二是加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降低金融服务边际成本;三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定价功能,打破“高风险、轻资产、少抵押”的新经济在融资方面的“价格歧视”困境。

张晓慧则提醒,应对疫情过程中出现的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大幅上升,会推高宏观杠杆水平。未来宽信用政策必须更加精准导向。她表示,相对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比较温和,而且还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空间,中国仍有充足政策工具应对未来可能受到的冲击。

在流通环节,降低物流要素成本颇为关键。

蔡锷生指出,虽然物流降本增效一直在积极推进,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但部分领域仍存在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难以适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国内外经济双循环的要求。加强土地和资金保障,拓宽融资渠道,鼓励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物流企业融资支持,对降低物流要素成本至关重要。

从消费环节看,则要减轻制约居民消费的金融负担。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有层次的、多元化的,这是内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CF40常务理事会主席陈元提出,要改善分配结构,降低不必要的税收负担,提高居民部门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让人民群众有钱可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社保支出,发展市场化的保险行业,让人民群众有钱敢花。

与会专家同时表示,要培育中国特色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强养老保障能力,缓解居民的后顾之忧。坚持“房住不炒”的长期定位,重视房地产价格过高对居民消费的持续挤出效应。适当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意消费。(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