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让废弃农地膜“收得回用得上有收益能长久”

时间:2019-08-14 12:23:00 来源:新华网

农地膜污染已是农业生产的一大恶疾,而农地膜回收历来是一大难题。贵州省烟草专卖局自2013年开始,积极进行废弃农地膜回收加工利用探索,初步构建了“专业回收、标准支撑、多元利用、多方联动”长效机制,实现了全省烟叶种植区白色污染治理全覆盖,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构建网络责任到人 确保“收得回”

回收废弃农地膜首先是明确时间和责任。以遵义市为例,各个县公司明确不同海拔种烟区的农地膜清除时段,明确每个生产网格废弃农地膜清除的具体时间、责任人员和验收人员。种植者是废弃农地膜清除的主要负责人,每个基层烟叶站以生产网格为单位,组建田间清除回收工作组,每个组由1名行政包村人员、1名客户经理和1名合作社专业收集员组成,按照统一的时间要求组织烟农搞好烟地废弃农地膜集中清除、分户验收、登记建档、张榜公示等工作。本着服务烟农、便于收集的原则,合理构建回收网络,每块连片烟地,选择路边空闲地设立1个废弃农地膜临时堆积点,每个生产网格选择1处集群烤房设立1个简易废弃农地膜存放点。每个种烟乡镇,利用闲置站点、库房设立1个废弃农地膜回收站,形成了从田间到网格、网格到回收站的三级废弃农地膜回收网络,做到全省烟叶种植区内烟地与烟农全覆盖。各个烟叶合作社组建专业收集队,每个回收站明确1名废弃农地膜回收管理员,每个生产网格从烟农中聘用1名田间收集员。收集员利用自有农用车辆沿途收集至简易存放点短时堆放。田间清除验收结束后,合作社组织将各短时存放点收集的废弃农地膜运至回收站打包后分批次送交加工场进行加工。

制定回收利用标准 确保“用得了”

废弃农地膜从田间回收后,会间杂大量的杂草、泥土、砂石等杂物,这些东西不清除掉,势必会影响废弃农地膜回收后的利用。为此,烟农合作社、废弃农地膜加工场和烟农代表三方共同制定废弃农地膜回收标准,规定采烤前清除的废弃农地膜,含砂(土)率不超过50%、基本无石块、杂草与烟残体混入,亩均回收数量不超过使用数量的5倍。采烤后清除的废弃农地膜,含砂(土)率不超过20%,无石块、杂草与烟残体混入,亩均回收数量不超过使用数量的3倍。达不到回收标准要求的,烟草不予验收兑现补贴,合作社不予收集存放,工场不予接收加工。

加工场对达到回收标准废弃农地膜,实行破碎清洗、造粒生产、注塑加工三段标准作业,制定三段加工过程的安全作业、人员配备、加工工艺、耗能耗材、废物排放、工效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在破碎清洗、造粒生产阶段实行水循环利用,确保了加工用水对环境“零排放、零污染”。

依托行业开拓市场 确保“有得赚”

各加工场回收废弃农地膜后,根据其配备的加工设备不同可将废弃农地膜加工成塑料再生颗粒产品和塑料制成品两大类。如设置在绥阳、桐梓、务川、道真4个县的4个加工场,主要生产塑料颗粒半成品,每吨废地膜可加工生产塑料颗粒113公斤,每吨废农膜可加工生产塑料颗粒504公斤,扣除成本后前者每吨可实现利润80—110元,后者每吨利润在1075元。有些加工场通过添置注塑加工机器和模具,可以生产塑料制成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废弃农地膜回收加工场负责人杨建池说,加工场可以生产育苗托盘,生产能力达到每个月8万张,质量远优于市场同类产品,每吨废弃地膜和废弃农膜,分别可加工生产育苗托盘10个、700个,扣除成本后,可分别实现利润144元、1190元。据介绍,花茂村农地膜回收加工场积极对接市场,准备生产一两种有销路、受欢迎的塑料制品,同时开展产品商标注册、生产经营许可证办理等产品上市销售所需手续,以进一步提升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多方参与 确保“能长久”

为保证废弃农地膜回收利用长久坚持下去,贵州构建起政府、行业、企业、烟农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采取“农膜加工企业+合作社”建设方式,由企业投入设备、合作社投入场地,在各地建立废弃农地膜回收加工场。地方政府会同烟草部门出台政策,将烟区废弃农地膜回收与来年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安排、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批复进行挂钩考核,明确相关部门要在工场建设用地审批、环评手续办理、电力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烟草部门将烟地废弃农地膜清除与烟叶生产收购工作同步进行,层层签订年度废弃农地膜清除回收目标责任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工作约谈制“三制”管理措施。同时与采取地膜覆盖栽培的烟农签订烟地废膜清除承诺书与回补贴协议,烟用地膜按购进价格供应,田间清除验收合格后每亩补贴烟农50元。对合作社组织开展废膜专业收集则实行据实补贴。

目前,贵州130余万亩地膜烟,其废弃农地膜回收面积占种植面积80%以上,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实行的废弃农地膜回收加工利用工作基本实现了收得来、能加工、卖得出、有收益。当然,废弃农地膜回收加工也面临一些困难,如:每亩的回收补贴偏低,远低于实际人工费用支出;全省全覆盖的废弃农地膜回收并未强制实行,废弃农地膜回收合力有待加强,已建立的回收加工场面临投入大、产出不足、产能浪费等问题,以上问题有待今后工作予以完善和解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