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1-02-07 09:23:05 来源:贵州日报

1月21日,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全省各市(州)作书面交流发言,对“十三五”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对“十四五”工作有了系统的打算。大家纷纷表示,将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贵阳:以“强省会”为契机推进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贵阳市将以“强省会”五年行动为契机,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乘势而上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行动,确保贵阳贵安不发生一例新的返贫致贫。

实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行动。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负责制,坚决制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全面提升“菜篮子”保供能力。

实施“五子登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强菜篮子、果盘子、药坝子、茶园子、奶瓶子精品产业。

实施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到2025年建成50万亩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从根子上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

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借鉴苏州模式,规划布局一批特色田园乡村,打造10个试点,作为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和“先行军”。

实施涉农企业上市培育行动。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涉农企业达200家以上,培育1至2家上市挂牌,促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深化农村改革创新行动。以“三变”改革为统揽,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做好息烽县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延长30年和全国宅基地改革整县试点。

实施大学习大统筹大调研大落实大服务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增强“三农”工作政治性、精准性、创新性。

遵义:“三个打造”加快农业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遵义市将扎实推进“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业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转变。

打造“黔川渝结合部现代农业强市”。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巩固“黔北粮仓”地位。围绕市级8大特色优势产业,高标准打造一批农业产业集群,切实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十四五”期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10万亩以上,年均粮食产量达到220万吨以上。

打造“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重点推进以“世界辣椒加工贸易集聚区”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统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十四五”时期,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稳定在80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完成农产品加工总值800亿元(不含烟酒)。建成千亿元级园区1个、百亿元级园区3个、十亿元级园区4个以上。

打造乡村振兴“西部样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十四五”期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富裕、活力、文明、宜居、和谐“五个乡村”初步实现。

六盘水:持续推进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十四五”时期,六盘水将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抓供给,保安全。落实粮食安全党委政府双负责制,持续稳定种粮各项扶持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产量。

抓衔接,固成果。聚焦易返贫人群,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因一户脱贫户因返贫而影响脱贫攻坚成色和质量。

抓要害,夯基础。大力实施种业创新工程,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抓提质,促转型。持续推动以“凉都三宝”为重点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精深加工,推进品牌打造,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抓建设,补短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促进农村生产生活基础配套提档升级,促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善治乡村。

抓改革,育动能。全力推进六盘水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将“三变”打造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腰带”、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工商资本的下乡通道、乡村善治的有效激励。

抓党建,强保障。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的强大动能。

安顺:加快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

“十四五”期间,安顺市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加快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安顺样板”。

着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优先保障粮食生产,抓好粮油储备,落实粮食保护政策,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中国金刺梨之乡、中国南方重要蔬菜生产基地等目标,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着力增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推进“三权”促“三变”改革,深化拓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丰富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着力推动外向型山地现代农业发展。紧盯流通型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农村电商三大销售主力军,加快拓展“省内、东部、军营”三大市场,加快推动外向型农业发展。

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强化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培育多层次人才队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类人员建设乡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着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有效提升村庄整洁干净程度,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安顺样板”。

毕节:“百乡千村”工程铺开

毕节市将积极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休闲农业,持续推进三产融合提质增效,着力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构建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走产出高效、质量安全、资源节约、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启动创建10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居的“百乡千村”工程,全市粮食总产量将达240万吨、肉产量达60万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3%,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2%,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按10%的速度增长。

2021年,毕节市将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同时,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科技化、产业化、绿色化为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现行政村全覆盖。

铜仁:努力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铜仁市将抓牢粮食生产这个重中之重,围绕农村产业革命这个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夯实党的领导,努力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1年,着力在政策导向、产业规划、治理体系上做好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年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在381万亩以上、产量105万吨以上。

全力抓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围绕生猪、茶、蜜蜂、薯类、食用菌、中药材、家禽、牛、蔬菜、油茶10大优势特色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农业发展基地。

同时,全力抓好“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

全力抓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全力抓好主体培育和项目申报。重点依托特色农业小镇、食品产业园区、坝区,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招引国内外优强龙头企业。

全力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大力推广“村社合一”,深入推进实施“三变”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黔东南: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州

黔东南州将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州”。

坚持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休闲农业、蜜蜂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夯实基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机械化发展水平,提档升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坚持市场导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业,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

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坚持生态宜居,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实施厕所革命,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坚持激发动能,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

坚持党建统领,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信法守法为准绳、以崇德向善为基础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黔南: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

黔南州计划到2025年,农牧渔总产值完成650亿元以上,粮食产量120万吨以上。茶叶投产面积100万亩以上,规模化蔬菜基地面积100万亩以上,优势水果投产面积100万亩以上,培育独山、福泉、瓮安等6个年出栏育肥猪100万头以上的生猪大县,农业龙头企业达1000家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到60%以上,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

2021年,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稳住粮食生产面积在408万亩以上,产量124万吨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生猪存栏185万头,出栏240万头以上,产值98亿元以上。促进茶产业提质升级,投产茶园稳定在100万亩以上,茶叶产量5万吨以上,总产值80亿元。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稳定蔬菜播种面积300万亩(次),实现产量500万吨、产值160亿元。创新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抓好100个生猪场的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在今年提质增效的100个茶园、果园和100个标准化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推行“猪—沼—菜(果、茶)”循环农业全覆盖。加快农业科技工作发展,围绕粮食、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六大产业,搭建6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绿博黔南”农产品集体公共品牌宣传推广。

黔西南:“五个全力”推进发展

“十四五”时期,黔西南州将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狠抓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和乡村建设取得突破。

全力保障以粮食为主的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297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82万吨以上;蔬菜产量30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160万头以上。

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帮扶、支持力度,补齐龙头企业短板,稳定利益联结,确保产业项目运行良好。

全力开启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种子“芯片”基础,打造一批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坚决守住产业命根子;加大冷链仓储物流、宜机化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植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

全力深化农村改革。充分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落实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全力推动乡村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外出创业的乡村人才回流,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用型、科技型、技能型人才;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农村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步升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