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构建“两江”生态屏障 黔山秀水迎来生态增值

时间:2021-03-11 12:23:00 来源:贵州日报

黔西县绿化乡大海子风景美如画。范晖 摄(贵州图片库发)

青山卧碧波,大地奏春歌。

三月回暖,乌江边的黔西县大关乡丘林村,千亩李花、桃花迎春开放,陌上游人缓步穿行,宛若一幅花岸春游图。

护好一江水,山水颜值变经济价值。今年春节,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备受游客青睐,黔西县化屋景区、大关丘林等地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全县实现旅游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贵州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6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稳步降低,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2%,优良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制度约束 提升山水新颜值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优先,贵州把制度作为刚性约束。

2月18日,贵州在省市县乡村同步举行2021年义务植树活动,全省各级干部参加义务植树9万余人、植树76万余株、面积达1.54万亩。开年上山植树,贵州省已坚持了7年。

“十三五”以来,贵州先后出台《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2988万亩,全省森林蓄积量5.97亿立方米,治理石漠化面积489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0%以上。

赤水河,是长江流域唯一未建坝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有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主要栖息地或产卵场。把流域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贵州坚持高位推动完善政策规划,颁布实施了《贵州省赤水河等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协同云南、四川共同建立全国首个跨多省流域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有效改善全省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贵州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十大工程。2016年以来,完成退耕还林1015万亩,覆盖贫困人口146.7万人,选聘18.2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带动54万余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低碳发展 培育产业新动能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贵州严格环保标准,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大力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倒逼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水电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对实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着力控火电、优水电,积极发展新能源,走出了一条低碳、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发展新路。“十三五”末,公司发电装机达到1394万千瓦,新增投产新能源装机74.5万千瓦,公司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7.7%。

近年来,贵州不断加快发展绿色制造,推进“千企改造”工程,形成一批1000亿级、100亿级示范性、引领性企业梯队集群。实施信息化、绿色化改造,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个、绿色园区4个,省级绿色工厂33个、绿色园区16个。

瓮安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重要控制单元。瓮安在加速发展磷化工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绿色发展。针对可溶性的工业总磷渗漏,建成投运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围绕绿色工厂转型升级,瓮安打破了传统黄磷生产装置的局限,率先启动黄磷清洁生产综合治理,龙马磷业、瓮福黄磷等黄磷企业尾气发电项目相继建成运行,尾气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建成标准绿色工厂。

全面实施“以渣定产”,2020年贵州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实现年度产消平衡。有序退出落后产能,2019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累计下降22.4%,降幅居全国第二位。

贵州通过与中国三峡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大型央企合作,建立了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项目库,推动绿色产业项目有序实施。

价值转化 增加绿色附加值

三都自治县普安镇交梨农业园区的林下经济食用菌生产基地内,务工群众正在将运送来的新菌棒排放在菌架上,菌棒的加工原料之一来自于三都国储林废树枝分解后的木屑。

大力发展国储林及林下经济,三都自治县采取“国储林+N”的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和循环农业,群众通过流转林地、收储林木、就近务工等增收致富。累计收储林木蓄积量60.28万立方米,实现总务工收入2000余万元,真正让生态林成为经济林。

2020年,贵州将遵义市赤水市、毕节市大方县、铜仁市江口县、黔东南州雷山县和黔南州都匀市5个县(市)确定为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市,进一步推动生态优势不断向经济优势转化。

毕节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国家规划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重点区域。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到国家储备林建设,毕节正在从筑牢生态屏障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变。目前《贵州省毕节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已获国家林草局批复,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开展碳汇测量工作,打造碳汇交易市场。

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贵州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以农业、旅游服务业为抓手,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2203万亩,产值400亿元,同比增长21.2%。森林观光接待游客113.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808亿元。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贵州严格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两江”生态屏障,黔山秀水迎来生态增值,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记者 刘苏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