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癌症患者张治权:21载荒山坚守 已植树栽竹五百六十多万株

时间:2021-10-12 10:36:25 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1日电(张晓敏 李城)“已经发了很多笋子了,有四一十株哦,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栽两年的差不多的也就是三到五株,高度大概就是一米左右,你看你这个已经有两米多了!”

绥阳县林业局技术员谌业贵又来到枧坝镇双新村方竹种植基地,眼前的场景让他又惊又喜。

眼前的5300亩方竹由造林大户老张带领村民栽下,71岁的老张孩子似的忍不住得意起来:“拉绳打窝,窝统一的60公分宽,40公分深;我没有检查验收完,他一棵苗也不能丢进去栽。你们要求一年至少抚育一次,我是一年抚育三次,还是一棵一棵的打孔施肥。你不哄地,地才不诓你。”

老张叫张治权,植树造林21年,癌龄今年整20。

1999年,国家调整政策,10年伐木15000方的伐木能手张治权下了岗。

绥阳县林业局局长张开强找上门来坦诚地对他说:“荒山造林利人利已利社会,大有可为,目前我们这里响应的人很少,你工作认真又吃得苦,承包荒山造林吧。有你带头,我们放心。”

张治权承包了芙蓉江源头枧坝镇一带3万亩的荒山造林任务。其中联盟面积最大,有8700亩。

联盟是座煤山,树木早在大集体时代因煤矿大量用材被砍伐一空,成为当地村民的牧场。到群众放牧三四十年的山头植树造林,纠纷不可避免。周边的群众还有冬来放火烧桔杆作地肥的习惯,林业部门曾经在这里造林,刚成活就被群众的这把火烧得一棵不剩。加上海拔高,用工工资高并且管护难度大。

“林业局都没有干成的事,你一个人就能干成?矛盾纠纷都会拖跨你!”好友苦劝。

“种树要近二十年才见效,二十年后是个什么情况谁说得准?搞砸了你就把这个家败了!”家人坚决反对。

“要是造林容易,领导也不会专门找你干。答应干了就不能反悔。” 张治权只身背着铺盖卷上了联盟。

海拔1380米的大山深处,大集体弃用的牛栏里三块石头搭口锅就算安了家。房顶上稀稀拉拉的三五块瓦片一碰就四分五裂,他一捆捆茅草铺盖上去。吃的是洋芋饭拌辣椒,喝的是煤洞里流出的煤水,照的是煤油灯。夜露深重,洗脸的毛巾烤干后包在头上就算是防头风的棉帽。砍草的时候,齐腰深的荒草杂着剌丛,脸上手上腿上的伤口一天内就有无数次的重叠交叉,分不清是刺抓草划还是刀割的;手掌上的老蚕反复磨破渗出血珠子还沁着脓点子,痛起来都不敢咧嘴呻唤。方圆一公里半内都没有人家,有个头痛脑热,自个儿扛着拖着就挨过去了。一月两月自己下山背粮食等等生活用品。

栽树苗的时候正是冬月,低海拔地区育的苗,适应不了高海拔的凝冻天气,栽上几天就冻死近半。荒山给老张来了个“下马威”。 老张还它一个“不虚你”:他拿出家底5万元,又借来5万元重新购苗,租当地村民的七亩地,假植23万株苗重新移栽。

尽管张治权做足了吃苦的准备,就在2001年端午节,做梦也想不到的苦头来了!当时正在割草砍刺的他突然肚子绞痛,额头的汗水一浪一浪地往下淌,他睁不开眼!他咬牙忍着、摸索着砍!他请来割草的村民看见他“砍着砍着就栽倒了。”

醒来的时候张治权已经趟在遵义医学院的病床上,医生告诉他“你得了肠癌,接近四期了,必须手术。”

“还有4000多亩荒山没栽苗。我啷个放心得下嘛?!”出院的第二天,张治权就爬上了山。

每天,张治权用霍霍的磨刀声唤醒黎明。6点,吃完早饭的张治权和民工背上一百多斤的树苗,抓起锄头就上山,中午饭是早上带来的“饭粑团”,一直干到彼此面对面都看不大清对方的脸。

2002年9月,伤口继发感染并往深处走,里外三层的线头处,蚕豆大的脓胞彼伏此起。医生告诉他:“这是缝合伤口的羊肠线不能被吸收,你得慢慢调养。”

老张要林不要命,天天带着大家干。脓包破了,他捞起衣摆用牙咬着,挤出脓液、拔掉线头、拿酒精棉球一抹,松开牙齿又开干,整整四年,贴身的衬衣没有干过。

看到老张牙印里总是渗着血丝的下口皮,民工们心痛地劝他 “我们干就行了,你息一息。”张治权回答“头四年是最关键的时候,如果草高过了树,树长不好甚至会死掉。除草、防牛羊践踏,防火都不能马虎,不能耽搁。”

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张治权给别人放了假,书包装上手电、药、水和饭粑团;腰拴草绳,别上割草刀,拄根棍子独自巡山:见着上香点灯烧纸钱的就一一打召呼防范火灾,见到又露了头的刺和草就割,然后又返回去检查是否有没燃尽的火烛,刚下山就是雄鸡报晓,一对新买的电池用不过三晚。

荒山栽上了树苗,这就是抢了当地村民二三百头牲口的“饭碗”,老张千方百计争取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优先用工,红白喜事上门帮忙又随礼。谁家有个急事,提前预支工资。甚至出钱给养牛羊多的乡亲建圈。市场上卖的割草刀‘钢火’不好,每年都花高价专门到镇上的铁匠铺去打,联盟这里一年就是四十多把。

“林业局当年在这里没造成功,现在肯定给了老张不少钱让他来造,不然老张也不可能这样大方这样卖力。”“不过老张也‘抠’,以前极少见他吃肉,现在都这个样子了还天天吃稀饭。一个磕了四五个口子的碗都舍不是丢。”乡亲们私下议论。

这天老张再次昏倒了,大家把他抬下山换脏衣服的时候从老张的口袋里掉出一叠纸条。除了两张是借钱医病的外,其他都是借那个妹妹多少钱用来干支付民工工资的。乡亲们这才知道他一直是借款在干。“这以后村民见了谁要是伤了老张的苗,就要和谁干仗。”村民邓绍芬说。

植树每亩实际投入是65块钱, 50元每亩的造林承包费根本不够。栽下后的管护都得自己掏钱。用完了自己的五万元家底后,三个拿“干工资”的妹妹成了老张的债主,五年就借了近二十万元用于支付民工工资。他想的是在自己身上能节约一分钱就节约一分钱。

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加上伤口反复感染,2005年7月再次手术。2006年9月继发腹膜坏死,大家七拼八凑聚钱老张才换了腹膜。侥幸从鬼门关逃出来的老张不顾亲朋的劝阻又上了山,他说:“能活下来就要站起来,能站起来就要天天干,让树天天长。”

“老张是在拿命来换林!”其它几处的植树造林,“老张在和不在我们都没有人偷懒。”跟着张治权干了21年的村民陈常福说。

“干也是痛,不干也是痛,我就是要干。”老张跟荒山较真,和病痛较劲。3万亩荒山上,柳彬、银杏、漆树、桦树苗先后栽上,验收合格率百分百;五百二十多万株树迎风生长,向阳而生,一年好过一年,柳彬苗一年甚至能长1.5米至2米,全县的现场会次次都在老张这里开,这里多次代表遵义市接受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部的检查。

“癌症病人、荒山造林,苦不堪言,没有比这更好的树,没有比他更艰辛的人。”每四年一评,整个遵义地区仅有一个名额的全省绿化造林奖章,老张2004年和2008年接连捧回两个。

在艰难的日子里,老张不遗余力改变生产环境。2000年到2004年,十块二十块地买来别人的旧房板,牛栏变成了民房。 2007年9月,利用农网改造弃用的木电杆,自己削木做横担,从2 公里外接来了电,亲手线束了自己这个枧坝镇唯一不通电户整整七年又八个月的“照煤油灯”历史。2003年到2019年,一尺一米地向前推进,修通了三条共4公里的便道。

老张痴情荒山,山也有情。五百二十多万棵树身姿挺拔,昂首云霄,昔日的荒山满目青翠,啁啾鸟鸣、阵阵林涛。

“当时这些山都是荒山,长满了茅草,稍微涨水河水就是浑的,还滑坡。2008年的时候,涨水的时候河水就不浑了。2011年的时候,老张住处周围不到700米的地方出现五个泉眼,他和我们附近的30户都吃上了山泉水,又清亮又甜。以前我们吃的是煤洞流出来的水,人家看到你的黑牙齿就晓得你是联盟老高山的。”说起变化,自张治权上山第一天就跟着干的村民蔡吉坤格外激动,“现在像泥猪、刺猪、野猪、山羊随时都能遇上。我们抚育的时候,遇上一群10多头野猪的时间也不是少数。”

造林成功了,老张一转眼已近古稀,也当下山养老了吧。

张治权却说 “现在下山,我死不瞑目。”

2006年腹膜坏死,老张身无分文也无处借贷。县林业局局长张开强得知消息后,第一个捐款并发动捐助,他又活了过来。乡亲们知道老张造林不容易,像爱护自家的眼睛一样护着他的每一棵苗,甚至鸡下了蛋,有乡亲最先想到的是给他送来……特别是乡亲们:因为气候高寒庄稼收成低,三分地收的玉米只够一个成年人吃一顿;辣椒烤烟等经济作物种不出。有的不得不撂荒土地外出务工,照顾不到老的,管不了小的。更有的家庭主要要劳动力因为自身残疾或有病人要照看,连务工也去不了,这些家庭林地加上土地少的二十多亩,多的七八十亩,却过不上好日子。

“白天夜晚都在想,人人为过我,我当为人人。我又该怎样‘拉’乡亲们一把?我们共同富裕。”老张一直在盘算。

“等了18年才开始间伐,五五分成,但最多的人家才分到一万出点。而且不是每年能都间伐。我已经在重庆南川和本省的桐梓本县的太白等地都考察了不下十次,我们的林下很适合发展方竹。栽下最多八年后,每年都有可观的收益。”2018年底,已是68岁的张治权主动联系村委会和县竹产办,他要带乡亲一起发展方竹产业。

在张治权和村民们签定的协议上这样写道:按县竹产办的技术要求由张治权组织村民进行林下造竹,前三年无论是给张治权干还是给村民自己干,张治权都给120元每天的工资,每天免费提供两顿饭(张治权和村民们吃一锅食)。三年后经过林业部门验收了,张治权无偿把属于村民们的部分还给村民。

“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栽方竹?”“方竹笋究竟找不找得到钱?”村民们想干又有担忧。

绥阳县太白镇太平村火秋坝平均海拔1600米,以前是一个贫困户百分之八十以上,“留不住姑娘,娶不来媳妇”的地方。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方竹产业,比太平村其他条件好的地方提前两年脱贫,如今“当了老板、建了新房、娶来了山下漂亮姑娘、开着轿车去卖笋“的比比皆是。张治权二话不说,租了车请村民们到火秋坝参观,听当地村民讲自己的脱贫经过。

“高(海拔)都差不多,人家土质还比不上我们都搞得好,我们为什么就搞不好?!”林区附近三个村民组包括20多户贫困户在内的70多户群众林下造竹,加上张治权间伐出来的3200亩,一个5300亩栽竹392200株的方竹林基地建起来了。

“方竹栽种头三年最为关键,老张这样做,就是要让群众投入全部身心来干。在家门口栽竹和参加管护,每个村民一年收入至少3万元,不比在外打工差,林也造了,家也照顾得到,增收的产业也有了。两年下来,这20户贫困家庭靠给自己和张治权栽竹都脱了贫。”县林业局竹产办技术指导干部桑代礼说。

方竹林造成功交还给群众后,还得持续加强管理才能保证产量, “造林大户加村委加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由此提出来,其中造林大户负责组织抚育、市场销售;村支部负责群众组织;村民以林地入股分红,同时可以参加管理增收。鲜笋利益分成拟写的是“造林大户占比百分之五十一,村民占比百分之四十五,村委占比百分之四。”作为造林大户的张治权把它改成“造林大户占比百分之四十五,村民占比五十,村支部占比百分之五。”他坦诚地说,“就是要从利益上引导群众把发展方竹当成产业来做,产业才能兴旺才能实现。”

“我们这些年轻人认为家乡穷山恶水,都出去打工,从来没有想过去改变它。他一个癌症病人,一个外来人让它变了样,说实在的我内心很振憾。很佩服。”涂华明原本在外务工, 2019年春节回家听说老张带领大家种植方竹,二话不说就栽种方竹50亩,还自告奋勇当生产管理组长。他说:“老张说‘仅联盟能栽竹的灌木林还有近三万亩,我们先干的成功了,就能带动更多的群众来干。这样,家家都有一个可以传给子孙的绿色银行,这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年轻人要学习他这种拚劲,协助他组织大家把这个事干成功。”

心齐劲足,长势喜人的方竹基地成为省级示范点。 71岁的老张仍然背着药瓶带领大家在山上奋战。他说“对农民来说,土地山林是什么?是他们的命。人家把命都交给你了,你不能辜负人家。方竹从竹苗栽下去到能采笋,要八年时间,我想在竹产办的指导下,把这个省级示范点办得实实在在,实现五年采笋。给乡亲们,也是给自已一个交待。”(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