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中国各地护好“地球之肾”让候鸟“住有所居”

时间:8119-11-11 16:36: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草海的湿地。 文旭 摄

图为草海的湿地。 文旭 摄

中新网贵阳11月10日电 (周燕玲)气温下降、寒意渐浓,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截至11月10日,位于贵州威宁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迎来5万多只候鸟抵达越冬。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刘家巷、朱家湾、王家院等七个候鸟栖息地,比以往热闹了许多,有黑颈鹤、灰鹤、斑头雁、白鹭以及钳嘴鹳等鸟类,各类候鸟或自由自在地觅食,或水里欢快嬉戏,亦或在草海上空展翅飞翔……

“今年第一批候鸟比往年早来了9天,并且来越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每天都在增多。”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说,每天都会对候鸟的各个栖息地进行时时巡护,确保前来草海越冬的黑颈鹤等候鸟“住有所居”“吃有食堂”。

图为草海的湿地。 文旭 摄

图为草海的湿地。 文旭 摄

草海是世界濒危动物黑颈鹤最大的越冬地之一,被誉为“中国黑颈鹤之乡”和“鸟的天堂”。与2005年相比,如今草海的鸟类种数已从203种增加到246种,其中18种为贵州新发现鸟类品种。

贵州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6年到2020年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全省各地投入资金40.80亿元人民币,用于保护和修复湿地。目前已建成湿地公园53个,已知生物物种24547种,截至2020年贵州湿地保护率达53.61%。

湿地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目前中国各地正加大力度保护湿地,吉林多年来陆续建立起多个湿地保护区,从10月份开始,该省中西部广袤的湿地保护区陆续迎来大批候鸟。

湿地生态功能在恢复,湿地里的鸟类“新朋友”越来越多。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候鸟保护区,已有38000多只候鸟来此越冬,并有多种珍稀候鸟现身鄱阳湖,比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现身浅滩,它们和白鹭一起嬉戏觅食,出现了难得一见的“黑白同框”。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迎来大批候鸟“休憩打卡”,保护区成为它们觅食补充能量的“中转站”。

数据显示,中国湿地面积已超过8亿亩,湿地面积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并为鸟类提供栖息乐园。(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