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毕节七星关区推进“国储林+林下经济” 走出绿色产业发展新路

时间:2022-08-18 16:35:28 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18日电(李金苗)近年来,毕节七星关区紧紧围绕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三个大兴”工作要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储备林建设是国家战略需要,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升级版’。”据七星关区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春介绍,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聚焦国储林项目建设、林下经济发展等重点目标任务,着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

七星关区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建设任务共计14800公顷,总投资20.78亿元,涉及全区25个乡镇,186个行政村,每年生态效益价值约48亿元,主要品种有香樟、杉木、柳杉等。项目从2020年6月开始动工,建设计算期30年,预计今年底全面完成营造林工作,明年正式转入项目的管护期。

为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公司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和碳汇交易建设,拓宽了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实现渠道。今年5月10日公司获得了毕节市发行的第三张、七星关区发行的第一张碳票,碳票面积20645亩,碳减排量95828.4吨。

杨家湾镇国储林示范点

杨家湾镇国储林示范点

“国储林项目可实现项目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改善林分结构,对区域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胡春介绍,公司将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与促进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退耕奖补、造林务工、管护就业等方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层次、多元化助力群众稳定增收。

如今,站在林场俯瞰大地,满山树叶翻绿浪,松涛滚滚如潮吼,山似船儿奔大江,风吹草低碧波荡,依托“储备林”项目,七星关区以“林”为笔,逐“绿”前行,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站在撒拉溪镇龙凤村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千亩刺梨生机盎然,一个个黄绿相间的刺梨缀满枝头,果香阵阵话丰年。

为带动群众增收,七星关区以“国储林+林下经济”的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合作社统一管理,群众以土地入股或劳务收入,架起了“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

“同样是种地,发展林下经济,一地多收,收入是种包谷的数倍。”谈起近几年的变化,七星关区大众发经果林种专业合作社刘国虎深有感触,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不仅生态环境变好了,群众的腰包也一天天鼓起来了,守着大山难以致富的窘境一去不复返。

2020年,该合作社承包了国储林刺梨基地进行管护,面积约3400亩,合作社在刺梨基地里套种了一枝黄花、南板蓝、连翘等中药材,实现了以短养长的目的。今年,刺梨进入初产期,每亩约产500斤,按照收购价格1.8元计算,产值达306万元。

基地发展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基地每年用工量约5000人次,长期固定工人有15人,每人每年劳务收入约3万元。

林下经济,给林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依托林下经济发展,龙凤村摘掉了“空壳村”帽子,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强、乡村美、百姓富的新路子。

目前,七星关区发展林下经济71万亩,产值达65216万元,其中:林下种植15万亩、林下养殖29万亩、森林景观利用12万亩、野生林产品采集15万亩。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七星关区加强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效经济林产业基地,推动供产销一体化发展,提升林业产值;同时,加大林权林地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力度,实现企业增效益、林农得实惠。(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