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六盘水:弘扬“三线精神” 书写时代华章

时间:2019-08-16 13:23:00 来源:贵州日报

六盘水,一座因三线建设而生城市,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今日的“中国凉都”。

对成立于1949年的新中国而言,在1978年建市的六盘水,是一座年轻许多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今六盘水市境内的盘县、郎岱县、水城县相继解放。紧接着就顺利地完成了“清匪、反霸、征粮、减租、退押”的五大任务,并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

1964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支援建设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当天,国务院批准,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省辖市),下辖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

从此,六盘水市像一颗璀璨的新星,从磅礴的乌蒙群山中冉冉升起。昔日从“三线建设”“备战备荒”的需要出发,在荒山野岭中建设的六盘水矿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唱着春天的故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崛起为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为重要支柱的现代化能源原材料工业新城。

40年来,历届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头顶蓝天、脚踏荒山、筚路蓝缕启山林,艰苦创业、苦干实干、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谱写了中国西部开发史上一部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史诗,谱写了一部改天换地、慷慨激昂的人间话剧,开创了六盘水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

40年来,六盘水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抓发展、稳增长。始终恪守发展第一要务,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每一个阶段的发展,GDP由建市之初的4.01亿元,先后跨越500亿元、1000亿元大关,2017年达到1461.71亿元,增长36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建市之初的0.39亿元,先后跨越50亿元、100亿元大关,2017年达到138.62亿元,增长354倍;工业增加值从建市之初的不足1.22亿元,先后跨越100亿元、500亿元大关,2017年达到617.86亿元,增长505倍。今天的六盘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40年来,六盘水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定不移补短板、奔小康。始终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着力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持续推进“八七”扶贫攻坚、全方位扶贫、精准扶贫等工作,全市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9.4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985年的58.27%下降至7.34%。今天的六盘水,脱贫攻坚成果普惠于民,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奔向全面小康。

40年来,六盘水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定不移激活力、增动力。勇立改革开放的时代潮头,坚定不移敞开“南大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让改革开放之风催生六盘水创新创业之潮。从建设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从“三变”改革的探索,到创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76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有力推进、走在前列,极大释放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活力。先后创建了1个国家农业产业园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2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构筑了六盘水海关、妥乐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等开放平台。今天的六盘水,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对外开放合作深化拓展,正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拥抱世界。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弹指一挥40载,峥嵘岁月忆华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六盘水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恪守“四个服从”,坚定自觉推动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在六盘水落地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六盘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