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贵阳市:大市场带动大扶贫彰显省会担当

时间:2020-07-17 09:23:00 来源:贵州日报

09_09_1238

通过惠民生鲜超市帮助全省农产品销售。

09_09_1239

搭建批发市场助推扶贫产品销售。

09_09_1237

全力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

09_09_1241

贵阳惠民生鲜超市扶贫专区内,摆放着来自帮扶地的农副产品。

09_09_1251

长顺县代化镇睦化社区贫困户到蔬菜基地务工。

提 要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已进入最为关键的倒计时阶段,如何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是当前扶贫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做好脱贫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作为省会城市,近年来,贵阳市强化省会城市责任担当,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积极统筹各方力量,打通在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在贫困地区和消费市场之间架起桥梁,以消费扶贫充分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贵阳市提出,每年腾出105万吨蔬菜、20万吨水果、90万头生猪、4万吨水产品销售空间,采购、销售本省农产品。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采购和销售本省农产品454.68万吨、金额447.23亿元,其中今年1—5月销售本省农产品46.94万吨、60.06亿元,先后助推习水、印江、镇宁、麻江、罗甸、长顺、剑河、天柱、水城、普安等1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带动4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当前,贵阳市正以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为贵州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贡献省会力量。

夯实产业根基 带富一方百姓

在观山湖区结对帮扶的望谟县郊纳镇,新种植的13000亩茶树正茁壮生长,茶园里机器轰鸣声、除草声不绝于耳,10余名村民正通过除草机、镰刀等农用工具进行除草作业;

在望谟县乐旺镇,贵阳市农投集团投资建设的生态渔业养殖基地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年产商品鱼1000吨,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可带动60户贫困户脱贫;

在南明区结对帮扶的普安县盘水街道红星村,长毛兔养殖项目覆盖贫困户75户,猕猴桃种植项目覆盖农户195户,产业带动农户脱贫增收取得良好效果;

云岩区帮扶的印江自治县缠溪镇下铺子村食用菌获得丰收,该项目云岩区投入了100万元种子资金,主要用于购买31.98万棒食用菌菌棒,利益覆盖贫困户492户、带动就业80人左右,帮助发展壮大9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成为帮助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

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生根,体现了贵阳市扛起省会责任、强化省会担当、发挥省会优势,帮助全省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贵阳市以省委挂牌督战的“9+3”贫困县区为重点,举全市之力,由市委、市政府统筹长顺县及极贫镇代化镇、望谟县及极贫镇郊纳镇和罗甸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六区”(云岩、南明、观山湖、乌当、花溪、白云)“三平台”(高新、经开、双龙)对口重点帮扶带动望谟、纳雍、紫云3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以及水城、长顺、罗甸、普安、天柱、剑河等6个受帮扶县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带动印江、镇宁、麻江3个贫困人口脱贫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形成贵阳市“3+9”对外协作帮扶机制。同时贵阳市认真对照“八要素”,用好“五步工作法”,大力实施大产业带动帮扶工程,助力印江、长顺、望谟等县(区)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带动被帮扶地区群众增收致富,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作出省会贡献。

在项目推进上,今年贵阳市安排34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实施蔬菜、生猪、生态肉鸡等6大类50个项目建设,安排2000万元为经营主体提供无抵押、无担保、无服务费信用贷款贴息和特色农业保险市级保费补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22.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9万亩、新建“果药茶”种植基地13.2万亩建设。特别是疫情期间,建立了战时调度机制,紧急增播速生菜2万亩,实施了一批速生蔬菜、生猪、生态肉鸡等项目,确保省会城市主要农产品供应稳定有序,在全国首次36个大中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贵阳市还引进以色列等国内外先进栽培技术和管理,投资13.2亿元推进市域范围内建设2.5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基地,大力发展“春提早+秋延晚”蔬菜种植,保障全年蔬菜稳定供给。目前,共修建机耕道141.7千米、水渠137.7千米,已建成大棚2万亩,在土蔬菜面积9768亩。

为实现规模化生产,贵阳市举全市之力支持贵阳市农投集团通过援建、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模式,在已建成投用蔬菜基地5万亩的基础上,投入17.67亿元新建蔬菜基地45万亩,其中在“9+3”县区7万亩,“3+9”帮扶县区5万亩,贵安新区及贵阳周边9万亩,通过自建、共建或订单农业发展24万亩。投资4.94亿元,建设生猪、蛋鸡、水产等养殖基地5个。

筑牢流通纽带 构建大中小微市场体系

在云岩区的惠民生鲜超市扶贫专区内,来自帮扶各地的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近年来,贵阳辖区45个生鲜超市共采购帮扶地农产品近1.2万吨,采购金额约5533万元。在打通城乡梗阻的同时还挖掘和包装帮扶地农特产品,望谟县包装精致的“云谟紫茶”就十分抢手。“云谟紫茶”全年可生产加工1500斤成品茶,初定700元/斤的市场售价,可帮助当地村民实现105万元的收益。

在今年年初疫情期间,望谟县打易镇因疫情滞销1.5万余只瑶山鸡,云岩区通过实地调研、整合资源、线上宣传推广、拟定合作运输方案、优化调整等一系列举措,发动多家企业购买瑶山土鸡8000余只,并依托贵州龙腾稷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遇见·贵州”线上平台,销售6500余只,切实解决疫情期间土鸡滞销问题,为当地养殖户增收近16万余元,瑶山鸡成功走上了市民餐桌。

产销对接是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之一,一直以来,贵阳市始终把完善农产品流通载体建设,作为助力大扶贫的重要一环。

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等物流基地,实时滚动发布着全省农产品产销信息,将全省农产品生产基地播种面积、品种、上市时间、上市数量和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的需求量等信息进行精准投放,对称市场信息,促进产销对接。同时设立本省农产品扶贫销售专区,对进入扶贫销售专区的本省农产品减免交易费、进场费等费用。

投资32亿元建成的国有全资控股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自2019年3月运营以来,累计销售农副产品26.84万吨、交易额11.69亿元。目前,贵阳市形成了北有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南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东有双龙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一级批发市场格局,初步建立了154家惠民生鲜超市、80个大型连锁超市、126个社区智慧微菜场的大中小微市场流通体系。

贵阳市还深化农校对接、农医对接、农企对接,制定出台《贵阳市学校团餐运营企业与省内农产品生产基地直采直销奖补暂行办法》《贵阳市2020年贵州农产品“七进”工作推进方案》等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农批、农超、农校、农医、农企等精准对接,特别是紧盯校农结合,申报市级财政预算资金1500万元,明确学校团餐运营企业准入标准和奖补政策。2019年全市供餐学校省内农产品采购比例达84%以上,修文县、清镇市在2019年全省校农结合工作考核中获得“好”等次。

借助电商平台,贵阳市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在天猫、京东、贵电商等平台开启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引进“线上+线下+物流”的新零售模式,建成盒马鲜生超市5家,改造阿里“淘鲜达”超市10家和苏宁小店56家。今年1—5月,贵阳市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全省农产品10.43亿元。

以加工为核心 延伸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

深加工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利益链,增加价值链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贵阳市围绕全省12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引进、集聚了一批食品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高端食品、保健品、医药品等产业,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6家,其中老干妈、贵州同济堂制药、贵阳三联乳业、贵阳新天药业入选2019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

今年1月,贵阳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对本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采购本省农产品用于加工的,采购量达到1000吨/年以上的,按照100元/吨的标准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200万元。支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包装,对专门向本地电商企业提供农产品包装的企业,按当年包装生产成本的20%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为大力发展中高端农产品精深加工,贵阳市做大做强植物萃取产业,引进国内首套超大型连续式高效智能控制超临界萃取一体化系统,设计年处理量在4500吨以上,初步形成了畜、禽、蛋、奶、蔬、果、药(中成药)、茶等八大农业优势产业加工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贵阳市还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以茶叶加工为主的开阳台湾农产品加工园区、以食用菌加工为主的清镇农业加工园区、以猕猴桃加工为主的修文果蔬加工园区、以奶制品为主的清镇奶产业园区。2019年完成农产品加工总产值870亿元,加工转化率为51.5%,预计2020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将达900亿元。

拓宽销售渠道  助力“黔货出山”风行天下

近日,南明区与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今后“9+3”贫困地区的蔬菜基地将在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的统一调度下,向南明区幼儿园2.2万名儿童和9万名中小学学生提供营养餐食材,预计每天的蔬菜供应量在20吨以上。

近年来,贵阳市通过实施“百村对百店”扶贫工程、“黔鸡黔蛋”工程及设置专销区等措施,为贫困地区腾出市场空间,在丰富市民菜篮子的过程中,多措并举拓宽销售渠道,以大市场带动大扶贫,以消费扶贫决胜脱贫攻坚。

为推动农产品进入消费市场,贵阳市以150多个惠民生鲜超市和50多家社会化大型生鲜超市为主要渠道,通过“超市+公司(基地)+农户”建立广泛利益联结和产销对接机制,促进省内鲜活农产品直采直供、农超对接。2019年,全市惠民生鲜超市和各大社会化超市共200余家门店采购销售本省农产品约14万吨,金额16亿元;今年1至2月,各超市门店采购销售本省农副产品约1.53万吨,金额2.45亿元。

贵阳市实施“百品百特”带动工程,梳理、挖掘、包装、推介一批“专精特优”农产品,首批包装上市的望谟小黄豆、惠水黑糯米等产品25个,完成订单300余吨;

创新消费业态转型升级,解决卖得好问题,实施商旅文会欢乐购、商圈商街超级购、线上线下便利购、展会展销实惠购、筑城夜间活力购等五大购物板块。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大型促销活动50余场,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7.18亿元,同比增长4.6%,极大地带动了全省产品销售;

着眼品牌打造,解决卖出好价钱的问题,深入实施“贵州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建设工程,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全市累计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034个,培育了修文猕猴桃、开阳富硒农产品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猕天大圣”猕猴桃经过分拣包装后单个售价超过10元,以品牌化激活、提升农产品价值。

此外,贵阳市还以乡村旅游为延伸,促进大旅游带动大扶贫。全市开展乡村旅游村寨11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2913户,直接从业人数9998人,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达到8684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0亿元。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村寨、乡村旅游客栈及经营户(农家户)评级定档,高标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贵阳市已有乡村旅游甲、乙级村寨14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49个,精品级客栈23家,其中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龙广村已被列入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并全方位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整治,严厉打击各种低价、宰客等违规行为,努力维护良好的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持续提升游客满意度。(何欣 王兴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