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贵州着力构筑汛期减灾综合体系

时间:2020-08-27 09:23:00 来源:贵州日报

进入汛期,贵州遭遇10余次大范围降雨天气过程,每一次洪水滔滔,都是对贵州防汛减灾体系的大考。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出发点,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抗洪减灾战斗中,各级各部门指挥若定、科学调度,依托防汛指挥系统,山洪灾害防御系统,水库群上下游调洪等手段积极抗洪减灾。

各级防汛指挥部紧盯防汛重点,排查汛情隐患;气象部门24小时观测,提供准确雨情;水文部门全天候执守各重要江河,各城镇上下游测量流量;交通部门时时做好冲毁路段修复保畅……

防汛抗洪有序进行,一批又一批群众转移到安全地点,一次又一次夺取了抗洪最后胜利。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暴雨是引发各类灾害的元凶,多年来与洪魔作斗争,彰显贵州人民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探索和总结出了贵州防汛保安全的举措和做法。

法规护佑一方平安

贵州有无灾不成年之说。

每至汛期,贵州的防汛任务尤其艰巨。贵州防汛有和其他省份的共同点,却又有自身特点。

抓住基本面,搞活一盘棋。基本面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2017年修改出台《贵州省防洪条例》,全面统筹指导贵州防汛工作。

抓水库安全。贵州有重要防洪位置水库水电站2000余座,它们的防汛安全工作尤其重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不得以多蓄水获利而忽视防汛安全。全面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坝责任人)和“三项措施”(监测预警、调度运用、转移避险),做到“五有”(有人员、有方案、有预案、有制度、有监测设施),确保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

保江河安全。对乌江、三岔河、六冲河、清水河、芙蓉江、赤水河、清水江、氵舞阳河;珠江流域的黄泥河、北盘江、濛江、都柳江、南盘江、红水河进行防洪预案的编制,确保江河及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划定山洪灾害易发区、危险区,予以公告,并编制防治规划、采取防治措施。

松柏山水库是一座蓄水近6000万立方的中型水库,承担对贵阳大学城生活供水,还承担下游贵阳城区生态供水和防洪安全职责。水库进入汛期,科技人员对全流域分析雨情、水情,调峰、错峰,科学调度洪水资源,实现防汛、蓄水、供水多效率共赢局面。

抓村级预案。村一级防汛历来是贵州薄弱点。许多村寨修建在河谷、山脚等易发洪涝灾害地带。为了确保这些村寨的防汛安全,对每个村制定防汛预案,建立群测群防责任制组织体系,保障防灾信息上传下达畅通,监测、预警、避灾措施落实。村支书、村委主住作为村防汛第一责任人,每当发生洪灾险情时,村干部利用村里广播,锣鼓预警,召集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每年根据预案进行演练,做到防汛安全入脑入心。实现了防汛安全沉到村的目标。

科技支撑防洪减灾

现代科技应用到防汛工作中,贵州做得早、干得实。在全国率先实施全省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作为欠发达省份的贵州拿出上亿元资金在短时间建成了9个市(州)、贵安新区及88个县级防汛抗旱中控室;建成了全省2445个雨量站、1910个水文站。信息采集系统涵盖全省291个重点防洪城镇、883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等。改善了我省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传递的手段和条件,为迎战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提供有效技术支撑。2014年建成当年的汛期,这一系统发布警报短信85万余次,发布洪水预报65次,减灾效益达2亿多元。

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通过对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和预警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从而使可能受灾区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平塘县是贵州重要防洪县,由于县城上游集雨面积大,排洪能力差,每年汛期都易发生洪涝灾害。多年来,平塘县采取上蓄、中疏、下排的综合治理方式,依托防汛指挥系统、山洪灾害防治系统积极防汛。去年平塘降暴雨,降雨量达243.5毫米,通过预警平台发送到有危险的预警广播站点,同时将降雨情况和预警信息发送到所有责任人。上游水库腾库蓄洪,下游加大排洪,告别一遇暴雨就淹城的历史。

目前经过建设,全省88个县市区已建成水雨情监测、预警及发布系统,对雨量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为保一方平安服务。

加快贵州水利云建设。近年来,贵州紧紧抓住国家水利大发展机遇,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搭乘大数据战略快车,加快集成水利行业数据资源,着力构建起贵州水利“5+N”大数据平台,数据管理、数据决策、数据生态的现代水利,集成整合贵州水利多年积累的海量数据,打造贵州“水利一张图”。

登陆“水利云”平台,点击防汛模块,便知贵州省内近期雨势、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等情况。“水利云”洪水大数据预测模块,能够将洪涝灾害预测期从20分钟延长至24小时以上,颠覆了存续多年的传统洪涝灾害预测手段,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先机。

夯实基础补齐短板

贵州是工程性缺水省份,由于缺少控制性水库,不仅影响城乡供水和农田灌溉,还会任由洪水肆意发生洪灾。蓄集洪水为我所用,避免洪水随势而去,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年来,贵州不惜余力兴建水库。“十二五”以来9年时间,水利投入超过2600亿元,连续5年投入超过300亿元。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通水,开工建设了夹岩、马岭、黄家湾3个大型水利枢纽和凤山大型水库、108个中型水库、307个小型水库。大量水库建成蓄水,增强贵州防汛抗洪保民生的底气和信心。

今年汛期,我省科学调度水库水电站。为有效应对乌江1号洪水,通过联合调度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电站,共拦蓄洪水1.35亿立方米;为防御长江1号、2号洪水,通过联合调度乌江梯级电站,拦蓄洪水7.02亿立方米,减轻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压力。

河道治理提高防洪标准。贵州河流众多,亲水是人的天性,依江河两岸而居,县县几乎都有母亲河,母亲河带来滋润的惬意好处时,汛期不时水漫河堤扰民时有发生。

过去遇暴雨,惠水涟江河水漫上堤,县城遭殃。岸边老百姓多有怨言。多年来,对涟江河加大治理力度:拓宽河道,增加行洪能力,修建生态防洪堤,在两岸建花园广场、林荫步道……河道成了水景观,如今精心打造的河两岸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贵州共对近600河流进行整治,提升了江河的防洪能力。各地以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建成河清、岸绿、景美的家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贵州还对易发生洪灾的山洪沟进行工程治理。截至目前,已对200余条山洪沟进行了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模式,截至2019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5万平方公里,投资222.43亿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从1987年的7.67万平方公里降至2019年的4.77万平方公里,减少2.9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从43.53%降至21.07%,水土流失治理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贵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织牢防汛抗洪减灾之网。当前汛期反映出了贵州河江防洪标准不高,遇到超高洪水,水漫河堤时有发生;城市内涝问题依然存在。防洪救援能力还需加强等问题。

补齐防汛安全短板,聚焦提升基层基础能力,全面提升洪涝灾害科学防控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贵州一直在努力作为。(记者 王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