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带动逾2000万人脱贫增收 生态扶贫成效显著

时间:2020-08-30 05:27: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陈溯)生态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区等发展困难地区,生态扶贫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赢。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生态扶贫工作,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生态扶贫累计带动超过2000万人脱贫增收。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当天向中新网记者表示,据统计,我国山区、林区、沙区占国土面积近80%,分布着全国60%的贫困人口、80%的深度贫困人口、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些深度贫困地区多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繁重。林业草原施业区、生态重要或脆弱区、深度贫困人口分布局“三区”高度藕合,生态扶贫是一个战场的两个战役,是全面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机结合,更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要依托。

2018年,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提出生态扶贫工作目标,以及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对贫困地区的支持方式等4项支撑政策。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生态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多项指标都超额完成任务。

生态补偿扶贫方面,主要政策是在贫困地区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通过对资源的有效管护取得劳务收入。生态护林员政策可谓最精准、最直接、最有效、最快速,被聘用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年即可实现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2016年以来,中西部22个省利用中央及地方资金,共选聘110.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精准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比《生态扶贫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高122%。

国土绿化扶贫方面,通过集中在贫困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力推广以贫困人口为主体的造林专业合作社模式,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增加生态总量、提高生态质量,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中央每年投入1000多亿元,吸引带动社会资金,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恢复等重大工程,年均完成营造林1亿亩、森林抚育1.2亿亩。目前,全国脱贫攻坚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达到2.3万个,吸纳16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比《生态扶贫方案》确定的目标分别高43%、355%。

生态产业扶贫方面,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发展国家储备林、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旅游、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竹藤、花卉种苗等产业,带动近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比《生态扶贫方案》确定的目标高7%,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4288元。其中,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10万人,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

该负责人表示,生态扶贫政策是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赢”政策,生态扶贫是可持续的。贫困人口通过参与林草生态建设工程、发展林草特色产业,在促进生态保护和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稳定脱贫不返贫。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为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保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国家林草局将进一步压实帮扶责任,深入研究生态扶贫政策延续优化,实现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农民脱贫致富双赢。”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大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健全重点领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生态护林员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林草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健全生态扶贫长效机制,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把生态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的根本措施,在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在拓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空间上下功夫,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的生态产业路子,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