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发展新经济成主要城市竞争焦点

时间:2018-07-11 00:00:00 来源:

专家:新经济并非一蹴而就,应警惕盲目追捧和跟风现象

“现在发展新经济已经成为各主要城市竞争的焦点,各地正积极出台政策,布局新经济产业。例如西安成立新经济产业发展局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局;武汉设立未来光谷发展产业基金;贵阳成立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何亚非日前在由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主办的“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新经济品牌发展论坛”上表示。

何亚非表示,在当前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特别要重视发展新经济。“首先,我们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中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要素低成本吸引力、驱动力明显减弱。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或中低端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此外,还面临资源和能源约束。要改变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总体处在中低端的现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只有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近年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三新”经济增加值约11.37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5.3%。新动能还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结构优化。2013-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4.8%,装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3.4%,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年均增长29.7%,教育领域投资年均增长19.2%,都远远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

新经济产业也已经逐渐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之一。据北京市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去年北京GDP同比增长6.7%,其中新经济增长9.8%,在全市经济中的占比达32.4%。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李小军看来,这是一组非常典型的数据,当传统经济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新动能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正在显著增强,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分量比例也越来越大。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万博兄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滕泰认为,在工业时代后期,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普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新经济正体现出越来越多软性的特点。未来新旧动能转换,要更加重视软产业和软性制造业的发展。滕泰还表示,在振兴新经济、支持软产业和软性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一个地区的软资源积累。

我国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李小军指出,新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一些地区发展新经济的理念存在滞后性,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可能忽视了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的重要促进作用,部分企业对新经济的理解局限在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此外,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追捧和跟风现象。“发展新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制度、市场、人才的配合,需要国家、企业、民众积极应对。”李小军说。

“不少地方希望打造中国硅谷,而打造中国硅谷亟须提升一个区域的软环境,包括人才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税收环境等。”滕泰表示。

何亚非建议,未来应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快新市场开放,鼓励新市场竞争,完善新市场监管。同时,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培育,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的商标保护。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对于企业而言则要高屋建瓴,深入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加强合规建设,遵守国际规则,积极参与新规则制定和国际竞争。(记者 班娟娟)

转自:经济参考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