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中国贸易金融迎来发展新机遇

时间:2018-10-24 00:00:00 来源: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再抬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中国贸易金融发展情况如何?贸易金融的创新方向和机遇在哪里?如何应对以保障未来中国贸易和贸易金融的稳健及可持续增长?

银行业贸易金融产品推陈出新

《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近5年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国际结算量分别约为65853亿美元、74432亿美元、74907亿美元、68988亿美元和71509亿美元,波动相对稳定。

报告强调,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银行业贸易金融产品也顺应时势,迎合市场,汲取国外同业先进经验,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在产品创新、结构设计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该行注重国际业务产品创新,主动探索“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在同业中率先实现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业务和国际保理领域的区块链跨行、跨境实际应用,通过区块链累计交易业务额达16亿元,覆盖20家境内外机构。依托“跨境e+境”平台,创新推出“跨境快贷”业务,为进出口小微企业办理全线上、短流程的快速放款;借鉴国际先进模式,创新推出“大宗商品买断融资”业务。

报告还指出,2017年,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强势的复苏轨道,金融环境改善支撑主要经济体经济加快增长。据统计,2017年的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4.7%,改变了自2012年以来持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速的局面。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启动,给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正能量。

贸易融资发展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在第七届中国贸易金融年会上致辞称,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逐步深化、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回暖向好,以及中国银行业在全球的相对地位逐步提升等大背景下,贸易金融未来将呈现六大发展态势。

一是以企业为中心的综合化贸易金融服务需求增加。近十来年,企业集团越来越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单个企业相比,企业集团内外部交易模式、财务活动更为复杂,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已经超越简单的结算和融资,而是希望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基于企业交易流程,提供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资金归集、现金流改善等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交易银行”的理念应运而生。“交易银行”的理念不仅拓展了贸易金融业务的内涵,而且促使贸易金融业务由“贩卖”已有商品转变为提供一站式综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二是国内贸易蕴含巨大业务机遇。国内产业规模扩展、内部分工深化催生国内贸易与流通快速增长,蕴含丰富的资金管理、支付结算、贸易融资、担保增信业务机遇。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已从2005年末的不足3万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13.5万亿元,企业有庞大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融资金融需求。

三是大宗商品融资业务面临增长机遇。我国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争取全球大宗商品资源计价权、定价权,推动面向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和境内外要素市场互联互通,推动原油等战略性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交易。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共计1969家,同比增长60%,实物交易规模超过30万亿元。同时,期货市场国际化也为大宗商品融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7年,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大连铁矿石期货市场先后正式引入境外投资者,为全球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提供了平台。

四是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跨境电商业务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商业银行针对跨境电商业务模式需求开发了相关产品,为跨境电商平台、海外商户、境内个人提供集线上支付、跨境清算、国际收支申报、反洗钱、人民币跨境申报等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

五是“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金融和对外担保业务需求增长。一方面,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将保持高速增长,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机械、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迎来快速发展,银行可围绕双边快速增长贸易提供结算、融资、担保等本外币一体化服务;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境外工程承包快速发展,银行投标、预付款、履约等保函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六是金融科技变革贸易金融业务模式。金融科技并未改变传统金融业务资金融通的核心本质,而是改变了技术在金融活动过程中的流程与重要性,将技术端从过去的支持、辅助性工具推向前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手段在贸易金融领域逐步走向应用,为贸易金融专业化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手段,为契合客户个性化需求、加快标准产品组合创新提供了新途径。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具有提高效率、降低操作风险的特点,在结算、清算领域具有巨大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在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和国际保理等业务领域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建设银行副行长张立林在第七届中国贸易金融年会上指出,新时代贸易金融要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金融机构要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把握未来发展机遇。一是积极支持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二是积极服务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三是支持外贸发展,积极扩大进口;四是积极把握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新机遇;五是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他还强调贸易金融行业在新时代要有所作为,就要加强金融科技、普惠、资本输出、服务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建设等。

金融业开放为贸易金融发展创造更广阔空间

贸易发展与贸易金融相伴而生,互为因果。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应对以保障未来贸易金融的持续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遭遇巨大阻力,贸易金融也相应会受到影响。为此,中国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同时金融企业要增强竞争意识,主动对接外贸企业。

白明还提到,相较于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中国贸易金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部分信用产品的竞争力有待提高,相应的风险对冲机制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对外贸易属于经常项下,而金融则是资本项下,现在中国经常项下已完全开放,资本项下是局部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就金融领域对外开放,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已提出,将取消银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外资股比放宽至51%,2021年取消金融领域所有外资股比限制。(作者:张敏)

转自:国际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