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改革开放40年 汽车电子:从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

时间:2018-12-29 00:00:00 来源:

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远影响下,中国的产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分享着巨大的改革红利,同时也成就了当今中国如火如荼的汽车工业。

新时代下的机制改革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前30年,汽车和零部件企业以国有控股为主或国有相对控股,同时民营经济参与管理的体制、机制,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是有好处的。国有股权的存在保证了企业具有国家信用特征,而民营特性的管理层更具有市场意识,这样的混合所有制让企业更容易获得供应链体系的支持。

改革开放的最近一个十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导下的企业改革,让国有、民营企业能更加发挥各自优势。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在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继续牢牢掌握主动权,而在以市场竞争为目标进行资源配置的大众消费领域,要大力推动企业市场化发展。未来汽车企业股份制发展应该进一步放开,减少国有控股比例,国有股份与民营股份相对持平,或国有持股进一步减少,这是在充分竞争市场实施混改的最终目的。

汽车业是市场化程度非常充分的产业,是全球化的产业,不论是人才还是技术资源都需要实现全球配置。汽车产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必须以市场化竞争为目标,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才能保证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在我国汽车市场,长城、吉利等企业发展突飞猛进也得益于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优势。

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体制与机制,主要依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领域,如果面临的是大众百姓的消费需求,面临的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企业也必须具备相应的体制与机制。

自主创新与国际并购

中国汽车产业距离发展“百年”,仍有几十年的路要走。当前,中国自主汽车在外观造型、内饰设计方面进步非常明显,但在动力总成、电子控制等一些核心技术与先进外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很多时候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创新就是在试错,不经历失败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就要在试错中创新,不断沉淀和积累。

我国汽车产业走过了“引进消化再创新”的阶段,其实就是模仿创新、吸收创新,再到原始创新。现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都进入了原始创新的阶段。过去几十年,无论整车的“四大工艺”,还是零部件供应体系,我们可以模仿,外观形式模仿容易,但内在精气神儿是模仿不了的,也是买不来的。技术和管理也需要长时间的专注、投入和积累,尤其是研发体系与能力的培养,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科技人才发挥作用,建立正向开发体系。

自主发展是道,并购整合是术。并购是在一定阶段内补自己短板,但拿过来的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发展内涵。欧美一些优秀的家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给我们提供了并购的资源。作为并购方的中国企业,最关键的是有没有能力去驾驭和吸收这些百年老店,核心在于文化包容。综观汽车市场成功的并购案例,包括吉利与沃尔沃、均胜电子与德国普瑞等,中方企业都十分尊重被收购方的管理层,为原有的团队提供大力支持。吉利向沃尔沃学习吸收了很多精华,也大量借鉴沃尔沃的技术,但这种借鉴是真正的市场行为,是要付出资本的,而不是强迫性的行政手段,吉利做得恰到好处。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对汽车产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对汽车产业有敬畏之心,尊重技术,尊重人才,所以吉利有了今天的成就。虽然近五年汽车产业国际并购的机会很多,但未来这种形势不会持久,整合发展虽是大势,但机会可遇不可求。中国汽车企业能不能消化并购,关键还是自主创新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新四化”下的行业变局

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趋势之下,我们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一定会实现“赶超”,但不是在三五年内,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

我国为什么选择“换道”,选择电动化?因为传统汽车领域的发动机、变速器、电控系统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已经几乎被外企垄断,市场化竞争中,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投放迎来的是外企的战略性降价竞争,被设置行业壁垒,企业在技术还未获得市场认可之时就已经开始亏损。

所以,发展电动汽车是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正确指引,主导方向十分明确,补贴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新能源整车市场、“三电”零部件企业得到了发展和成长。如果市场培育前期没有补贴,把电动化技术完全放开,中国企业很可能被大量涌入的外资企业压制,再次走传统汽车产业的老路。但不可否认,随着市场和技术的逐渐成熟,补贴必然会逐渐减少,直到完全取消。

在网络化、智能化方面,“BAT”等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技术应用能力强。共享化更符合中国人口多、汽车人均保有量少的特征,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因此,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四化”趋势之下,我国汽车产业有可能在未来10~20年内实现超越。

当然,“换道超车”也需要理性分析,我们应直面差距,奋勇直追,强化“整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理念。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长远考量,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爱护和关心,而企业家们更要有梦想与情怀。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耐得住寂寞的20年”,现在我们仍需要这份坚守与坚持。再过20年,中国一定会出现一批汽车和零部件企业与国际巨头并驾齐驱。(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洪)

转自:中国电子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