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炼化工程领域“危”“机”并存

时间:2019-04-04 00:00:00 来源:

随着气温日渐转暖,全国炼油、化工、LNG等行业的项目建设也纷纷拉开帷幕。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我国炼化工程行业走出低谷,但受全球油气市场大幅震荡的冲击、国内供给侧改革的结构性变化、商业模式升级的趋势性变革等多种因素交织,机遇与风险并存,国内炼化工程企业更要未雨绸缪。

机遇:市场逐步回暖

据中国寰球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炼化工程领域发展机遇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反弹、一个提速”。首先是国际炼化投资触底反弹。

机构预测,2019年油气领域投资将比2017年高出近2倍,投资热点包括东南亚的炼油、化工、LNG接收,中东的炼油、石化,中亚的天然气化工、盐化工,非洲的岸上和离岸LNG。

中东地区,未来5~10年,沙特阿美等公司计划投资6000亿美元发展油气业务,有望带来工程建设、技术服务等领域的诸多项目;中亚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正抢抓天然气发展黄金期,扩大对外出口,加快建设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非洲地区经济发展依赖资源的单一化产业结构仍会持续,资源变现与油气设施匮乏之间的矛盾势必带来供需两端的工程建设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到2022年,全球将新建超过15万千米的天然气管道,总投资达2500亿美元。

其次,国内炼化市场触底反弹。除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以外,外资、民营、地方国企加快进入国内炼化行业,埃克森美孚、SABIC、巴斯夫等国际能源巨头相继宣布在国内投资百亿美元级的大型炼化项目,荣盛、恒力、恒逸、盛虹等一批民营企业的炼化项目相继实施,国内规划和在建乙烷制乙烯项目多达17套、规划建设的LNG接收站多达30余座,一批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即将启动,让系统外市场再度火热。

山东瑞阳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明表示,我国油气未来需求是刚性增长。到2022年,广东、河北、江苏、山东和天津等省份燃气需求年均增量将超过10亿立方米,燃气支线管道及设施将迎来新的建设高峰期。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7%提高到10%以上,带动天然气生产和运输能力相应增长,一大批油气主干管网、区域支线管网等加快建设,以LNG接收与储存设施、储气库为代表的天然气储运设施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提出,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改革的推进力度势必不断加强。目前,山东等石油化工大省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随着一批深化改革支持政策落地,炼化工程领域必将获得红利。

挑战:竞争越发激烈

吉林道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迟宝淳表示,在机遇背后,炼化工程领域也充满了危机和挑战,必须时刻警惕,冷静对待。

迟宝淳认为,要审慎面对市场周期反弹。国际油价大幅震荡,炼化投资对油价变化非常敏感,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对乙烷原料的影响,以及投资商资源和资金保障能力的变化,极可能造成规划项目延期甚至取消。

还要审慎评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尽管市场复苏,但市场竞争从未缓解,行业利润率走低,资金链紧绷,工程建设监管体系日益严苛,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颠覆性风险。

据了解,ENR排名前10位的工程公司垄断全球超过60%的油气工程建设市场。随着国内工程建设市场更加开放,不仅油建单位和民营企业,许多行业外的企业和社会资本也通过并购、战略联盟、跨界合作等方式涌入油气工程建设市场,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吉林化建项目经理徐先生表示,海外工程巨头一体化转型正在进行。WorleyParsons通过并购Jacobs能源、化工和资源业务,成为继Technip?FMC、Saipem、Fluor、Bechtel、McDer?mott、Wood之后第七家营收过百亿美元的油气工程巨头,形成了海陆一体化、上下游一体化、技术+工程+运维一体化的显著优势。

与此同时,国内工程公司巨头多元化转型也正在上演。中交、中建、能建、中铁建、中铁等五大工程公司巨头以及中工国际、中信建设等外贸型工程公司,以带资建设和股权投资方式涉足海外炼化工程业务,演绎着跨界竞争的现实画面。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大也不利于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中宇资讯分析师表示,地区冲突频发多发,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金融汇率市场风险快速集聚,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加大了国际项目的运作难度。

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经济运行稳中有缓、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都增加了炼化工程领域的风险。

应对:还需补齐短板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工程炼化行业普遍存在着国际化和信息化步伐相对缓慢的两个短板。

打铁还需自身硬。许经理表示,炼化工程行业立业之本就是前沿技术,要攻克更多炼化和LNG关键瓶颈技术,让中国工程解决方案跻身世界一流。

目前,中国炼化工程公司国际项目管理理念与国外企业有差距,甚至采用的是国内项目的管理方式,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利用全球优势资源;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和标准不统一,仍然存在层级多、链条长、决策慢等问题,不能及时满足业主需求。此外人才匮乏,无法对国际业务进行有效指导和管理,产业链整体国际化水平不高。

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补齐短板要着力增强国际项目管理能力,优化完善国际项目管理模式,选好项目经理,面向全球配置资源;进一步压缩层级,加大授权力度,优化简化审批流程;加大海外项目用工国际寻源力度,加快建立国际人力资源数据库,研究制定国际化用工管理制度,明确流程和标准,努力培养一批国际化骨干员工。

许经理认为,企业要想优质高效地开发国际市场,就要树立国际业务“大市场观”,发挥产业链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探索开展国际项目跨界合作,拓展国际市场领域和业务边界,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利用设计、采办、技术服务等业务,加快国际化步伐,加强协同配合,进一步提高全产业链国际化发展能力;通过行业内的沟通交流,共享海外资源和信息,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

业内人士认为,炼化工程行业要着眼我国炼油化工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在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绿色发展上下功夫,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为建设石油化工强国发挥应有作用。(赵淑玲)

转自:中国化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