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云南普洱“六个变化”凸显脱贫攻坚靓丽成色

时间:2020-08-27 00:00:00 来源:

“曾经的普洱,10个县区中有9个贫困县区,有6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4%。2019年,普洱8个贫困县实现高质量摘帽,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历史性跨越。”

8月10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说,脱贫攻坚是普洱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影响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区位独特、生态优越、资源富集,是七彩云南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缩影。全市10个县(区)中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4个世居民族中有5个“直过民族”,是典型的“直过民族”地区。素质性贫困尤为突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1年,低于全国2.4年,低于全省1.4年,沿边4县仅为6.4年。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141元,低于全国2996元,低于全省268元。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山区、贫困是普洱市情的真实写照。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出了一条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齐头并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民族团结进步与边疆繁荣稳定相得益彰,具有时代特征、普洱特色的脱贫之路。

“六个变化”彰显普洱脱贫攻坚硕果累累。最直观的变化,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巨变,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解决了出行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老大难”问题;最欣慰的变化,是群众生活水平的质变,农民人均收入翻番了,收入来源更多了,增收渠道更广了,年收入5000元以上的贫困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3.69%上升到2019年的95.34%;最可喜的变化,是乡村人居环境的嬗变,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人畜分离、庭院干净、家居整洁、村庄美丽、蓝天白云、鲜花盛开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群众文明素质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最振奋的变化,是富民支撑产业的蝶变,茶叶、咖啡、澳洲坚果、沃柑、牛油果等成为群众的“摇钱树”,肉牛、生猪、瓢鸡等托起了群众的“致富梦”,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和“坚实靠山”;最根本的变化,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蜕变,群众的产业意识、市场观念增强了,发展的愿望和劲头更加强烈了,好学上进、知识改变命运的氛围更加浓厚了,“我要脱贫”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心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最深刻的变化,是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用肩膀担起责任、用身影带动群众、用脚步量出民心,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六张答卷”凸显普洱脱贫攻坚成色满满。

交出新时代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答卷。35名厅级干部分别挂县包乡帮村,103名县处级干部驻乡督导,派出驻村工作队员1.04万人次,1180家市县乡单位定点扶贫,4.7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实现“挂包帮”双向全覆盖。

交出新时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答卷。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1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35.3万户,解决158.3万人住房保障问题,所有贫困县均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95%,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99.8%。

交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答卷。普洱以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总平台、总抓手,建成1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思茅区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2494个新型经营主体,在全国率先推行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全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7340亿元,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证书数居全国第1位。

交出新时代路通全通的答卷。牢固树立修“产业路、脱贫路、致富路、开放路、国防路”的理念,规划建设22条高速公路和7条铁路,全力推进“三支线五通用”航空网建设,目前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1位。

交出新时代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答卷。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干部的“引领”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把“脱贫对象”变为“脱贫力量”。

交出新时代“宾弄赛嗨”互帮互助的答卷。大力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整合各种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奏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合唱”。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已连续两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评价为‘好’,西盟县、思茅区分别在贫困县和非贫困县考核中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1位。脱贫工作委员会、‘宾弄赛嗨’互帮互助机制、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等普洱模式,为云南脱贫攻坚增了色、添了彩。”卫星表示,摆脱贫困只是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接下来,普洱将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者 王冰)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