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成果“种”进地里,收获300多亿

时间:2019-07-04 11:08:22 来源:科技日报

成果“种”进地里,收获300多亿

转化基地

通 讯 员 吴锡平 虞 璐

本报记者 过国忠

近年来,扬州大学转让和推广应用动植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500多项,共建校外科技推广基地135个,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

眼下又到了计划选种的时间,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年近七旬的王金玉教授仍然奔走在一线基地,亲自上阵选种。去年,他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目前唯一通过国家审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肉鸡新品种“京海黄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扬州大学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需求,坚持深耕农业科技最前沿,形成了作物耕作与栽培、动物重要疫病和人兽共患病防控、农畜优质高产安全生产、农业机械装备与自动化等优势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仅近两年,已连续获得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这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实属罕见。

原创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农科是扬州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拥有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以及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多年来,学校立足自主创新,以优秀的原创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把论文写在了广袤的大地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梵教授领衔的团队,瞄准禽流感、人兽共患病等重大领域,针对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H7N9亚型禽流感,开展了系统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为制定我国禽流感防控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2014年,刘秀梵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Ⅷ株),获国家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该产品为世界首个鹅用新城疫疫苗,显著提升了国内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转让7家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自应用以来,已累计生产销售超50亿羽份,减少经济损失近4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专心问“稻”40年,他领衔的科研团队为国家和江苏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农村部高产创建项目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2011年和2018年,张洪程院士领衔完成的项目《水稻丰产定量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分别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团队在我国五大稻麦主产区进行稻麦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方式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融合创新,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主推技术并在全国示范推广。采用该技术,江苏兴化的示范方连续10年亩产超800公斤,连续4年亩产超900公斤,多次刷新稻麦两熟制下水稻高产全国纪录。团队创建的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在江苏、安徽、湖北以及江西等地大面积应用,其中江苏1800多万亩机插水稻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

搭建平台加强校企、校地合作

“农业科学成果,必须根植大地,做好转化和应用这篇大文章。”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说。去年,他领衔完成的项目《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的传播生态规律及其防控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团队长期与江苏天成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龙头企业合作,依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开展相关技术研究,项目成果在杭州五丰联合肉类有限公司、江苏省动物疫控中心等40家企事业单位示范、推广应用,累计新增产值11.3亿元。

该校科技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学校在推进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工作上可谓竭尽全力。近年来,该校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农业重大科技协同推广计划”“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先后建立了扬大常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扬州大学—扬州市现代园艺产业研究院、扬州大学—如皋市花木产业技术研究院、扬大淮安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等十多个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推进科技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刘秀梵院士团队进企业设立院士企业工作站,长期服务国药集团扬州市威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全国7家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开展科技合作和技术服务,研究成果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养禽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王金玉教授团队长期与江苏京海禽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历经20年培育出的优质肉鸡新品种“京海黄鸡”,自2014年起连续3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主导品种,目前已在全国11个省市推广种苗2.69亿只,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今年开春后,扬州市邗江区沙头镇采用高架栽培技术培育的草莓备受欢迎。通过校地合作平台“牵线搭桥”,当地引入该校草莓专家高红胜研制的“设施草莓架式栽培技术体系”,帮助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当地的农业休闲观光游也随之蓬勃兴起。目前,该技术已与日本、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水平接轨,采用该技术体系的4家企业生产出的草莓获得第16届中国草莓精品擂台赛8项金奖。

近年来,学校专门组建“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服务团队、农业产业科技帮扶团队,遴选骨干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和服务“三区”科技人员。这些专家长期服务于江苏响水、滨海、灌南、大丰等地,深入田间地头,挂村蹲点,累计举办各类培训600多期,转让和推广应用动植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500多项。学校先后与省内外128个地方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共建校外科技推广基地135个,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