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杭州市与黔东南州东西部扶贫协作结硕果

时间:2020-12-09 09:23:00 来源:贵州日报

12_12_1164

爱心冬装发放仪式。

12_12_1185

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工作队全体成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体出征。

12_12_1187

协作项目贵州恒铝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分红。

山高水长情相牵,隔山隔水不隔心。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与浙江省杭州市,一个在西、一个在东,相隔数千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将两地紧密相连。

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项目、一处处工业园区或加速规划,或开工建设,或建成投用。杭州扶贫协作的足迹,遍布黔东南州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苗乡侗寨的群众也从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帮扶工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五年来,黔东南州和杭州市携手深入推进扶贫协作工作,始终突出产业、就业、社会事业“三业”联动,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共同打造了杭黔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样板,牢牢掌握了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动权制胜权。

精准发力 凝聚攻坚合力

帮扶怎样能有效果?精准是关键。

黔东南州与杭州市坚决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坚持高位谋划、高位推进,围绕黔东南州贫困地区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发展最迫切的重点难点问题,携手同心、全力以赴,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投入帮扶资金22.469亿元,发动社会力量捐赠资金6.1亿元;选派43名党政干部和1454名专技人才到黔东南州挂职帮扶,输入各类先进技术、专利370项……

真心实意的付出,为黔东南州摆脱贫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杭州的带领下,黔东南州进一步明确了摆脱贫困的具体抓手,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这一优势政策,开展方方面面的深度合作。

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引进企业394家,累计投资额158.4亿元;大力组织贫困劳动力赴浙江就业,累计输出3.7万人;先后选派2068名干部和2870名专技人员到杭州跟岗学习、挂职锻炼……

黔东南州与杭州市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深度协作,共同打造了杭黔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样板,牢牢掌握了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动权制胜权。

聚焦重点 两地互促共赢

聚焦精准,突出产业、就业、社会事业“三业”联动,双方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特点合力攻坚,共同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

聚焦“三区”,产业合作促“盆景”成“风景”,产业基础明显增强。黔东南州充分对接杭州资源,聚焦坝区、林区、园区发动产业攻势,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7.18亿元,推动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和共建园区提质增效;大力实施“百千万”林下经济工程,林下种植养殖面积达到94.92万亩,林下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越式发展;共建园区实现集聚发展、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了天柱服装加工、三穗装备制造、镇远电子信息制造等一批专业园区。

聚焦“三化”,劳务协作让“打工”成“就业”,就业方式明显转变。五年来,黔东南州组织贫困劳动力赴浙江就业达3.7万人,培训贫困劳动力14487人,建成扶贫车间193家,开发公益性岗位11384个,吸纳3.63万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彻底改变农村劳动力打零工、无保障的就业方式。

聚焦“三育”,消费扶贫助“山货”成“商品”,消费市场明显拓展。五年来,通过东西部协作实现农特产品销售39.67亿元,三穗麻鸭、麻江蓝莓、香禾糯、苗族银饰等农特产品深受杭州市民青睐。

聚焦“三组”,人才培养带“学徒”成“行家”,人才资源明显提升。五年来,举办专技人才培训565期53161人,引进银龄计划专家16名,引进技术370项,“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已覆盖全州24所学校和19家医院。

聚焦“三就”,搬迁扶持使“洼地”成“高地”,民生保障明显强化。五年来,累计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产业发展和劳务协作项目53个,投入帮扶资金1.76亿元,通过建立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就业岗位1.3万余个,实现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保障搬迁群众基本就医就学需求,投入帮扶资金2.46亿元,建设配套小学、幼儿园41所,满足1.3万名贫困学生就近就学;投入帮扶资金6674万元用于医疗卫生扶贫,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贫困村卫生室336个,方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贫困户及周边20余万名贫困群众就近就医。

组团帮扶 提升发展动能

注重赋能“产业升级”,找准产业协作“着力点”,推进产业平台建设,提升持续造血功能;注重赋能“就业保障”,打出就业劳务协作“组合拳”,强化政策机制保障,提升持续增收技能;注重赋能“社会民生”,画好社会事业协作“同心圆”……

在帮扶过程中,杭州市创造性地开展组团式帮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提升持续发展动能。

创新实践健全“四链”助推产业扶贫提质增效——

黔东南州充分对接两地资源及需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完善循环链”。推进平台建设,着眼杭州产业优势和梯度转移趋势,投入帮扶资金建设标准厂房、产业路等配套,精准招商“筑巢引凤”,同时利益分红量化给贫困户。补齐四链短板,针对生产种养、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流通等各环节短板,通过技术引入、改良品种、投入技改资金、引进加工销售配套企业等,补短延链,实现捆绑发展。着力改进“低、散、小”产业现状,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社会资本和协作资金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同时保障东西部资金优先受益分红。

创新实践“1243”劳务输出模式促进稳岗就业——

积极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主动对接东部对口帮扶城市,按照“精简高效、服务统一、内引外联”原则,创新“1243”劳务输出工作新举措,建立党建引领、帮扶合作、互动交流、比学推进等“一套机制”,搭建劳务联络平台、劳务公司“两个平台”,推行供需对接、宣传发动、劳务输出、稳岗服务“四个精准”措施,在杭设立劳务协作工作站17个和劳务就业基地166家,促进劳务输出变无序为有序、变无保障为有保障、变不可持续为可持续“三个转变”,有效促进贫困劳动力输出组织化、技能专业化和就业创业规模化。

创新实践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提升教育医疗水平——

在杭州市的大力支持下,“组团式”帮扶模式和内涵得到不断深化,帮扶硕果累累,遍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

2020年,杭州市选派教育人才310名,医疗人才294名,其中帮扶一年及以上的达120名。原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同志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今年台江民中本科上线率达79.2%。

创新实践精准“五助”提升弱势群体获得感——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黔东南州脱贫攻坚,坚持让社会帮扶资金用得精准、让慈善爱心捐得明白、贫困百姓有获得感。

持续有效对接需求与资源,选聘名誉村长、优化设计帮扶项目,精准聚焦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开展“温暖之家”“圆梦课桌”“敬老院改善”“爱在黔方”“彩虹盒子”“传化安心卫生室”“助力黔行”等各类助残、助老、助困、助学、助医慈善爱心活动,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杭州和黔东南携手织就一方美丽锦绣,共同书写美好的图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